本报记者 黄建玲 通讯员 朱云泉
9月下旬,在莒县桑园镇楼溪庄园举行的2018首届农民丰收节芋头大赛中,来自西苑庄村的陈祥兴以单株芋头重达9.27公斤的优异成绩获得一等奖,一时“芋头王”的美称传遍乡村。怎么才能种出“芋头王”?这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又有着怎样的创业经历呢?近日,陈祥兴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与陈祥兴的谋面是在他的芋头地里。他面对即将收获的10亩芋头慢慢道出了他的“芋头经”和“创业路”。
“桑园镇一直有种植芋头的传统,可能由于水土条件的原因,这里产的芋头,个大肉白,香、软、糯、滑,口感非常好,远近闻名。”讲起芋头陈祥兴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今年已经是种植芋头的第三个年头了。之所以芋头长得好,秘诀就是八个字:舍得施肥,及时浇水。
陈祥兴告诉记者,芋头是个喜欢大肥大水的作物。就拿今年种植的芋头来说,他在每亩地施上了6000斤有机肥和100斤化肥。如果不下雨还要每7天浇一次水,生长期共浇了6遍水。按照这个方法种植,亩产达到了6000斤。
“种植芋头比种其他农作物收入高一倍呢。不过为了规避风险,我不搞单一种植,承包26亩土地分为三份,除了10亩地种植芋头以外,其他还种植了大姜、土豆和玉米,今年都获得了大丰收。”聊到自己种植的农作物,陈祥兴脸上笑开了花。
当谈到在农村创业这个话题时,陈祥兴感慨了起来,“说来话长啊,在农村创业真的不容易。1993年春天,我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跟随父亲承包苹果园;1996年去荣城出海捕鱼,在一次翻船事故中差点丢掉了性命;2005年我又回到家乡当司机,干建筑、包工程,滚爬跌打了十多年,尝尽了酸甜苦辣咸。2014年因大量垫支工程款造成资金链断裂,一度陷入困境。”
讲起过往的创业经历,陈祥兴语气里满是云淡风轻,但从眼神里流露出的都是不易。正是这十多年的经历,磨炼了他的意志,使他养成了勇往直前、决不服输的性格。陈祥兴迎着困难上,跟着时代走,将他的创业道路越拓越宽。
“陈祥兴不仅是位‘芋头王’,还是位创业能手。他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和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为我们青年创业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楼溪庄园经理范奉识说。
回忆起自己的曾经,陈祥兴诚恳地说道,无论做什么工作,学习是时刻都不能放松的一件事。他说,他在承包工程的过程中,不仅虚心学习新技术,而且还留心管理经验和建筑市场趋势。心中有底之后,于2016年创建了一支由12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建筑队,到现在已经整整运行了三年。由于他们建筑队的工程质量好,信誉高,镇上绝大部分单位有工程的都愿意找他干。
对于未来,陈祥兴心里的布局已经谋划开来。“今年的建筑工程都干不过来,可以说是大丰收的一年。下一步,我计划再新购置一台16吨的中型吊车,其他建筑设备也争取都达到双配套,走以工带农和观光旅游的路子。计划在我承包的26亩土地上发展以芋头为主的观光农业,推动农村振兴,实现建设美好家乡的梦想。”
新闻推荐
□栗晟皓吕凤臣在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莒县第三次获得“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县”称号。该称号不...
莒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莒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