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恩珍(左一)正在为社区老人检查身体 黄宇 摄
本报记者 周顺彬
“妹,快来看,老弟会写你名字了!”
这场景,冯恩珍至今仍镌刻在脑际。那是丈夫2010年因英勇救人缺氧造成脑损伤后,康复时手写的第一个词,发现的人是嫂子。
冯恩珍知道丈夫对自己的依恋,但在抢救他人时却义无反顾,因为他是真汉子。她一直不怨丈夫,当年选择他就是因为这幅热心肠。
丈夫受伤住院后,在邻近的浦北县安石镇卫生院工作的冯恩珍更忙了:家中两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卧床不起,家中两个上学的孩子需要妈妈,卫生院还有需要照看的病人……大家都需要她,但冯恩珍只有一个。“有时一天要跑三个来回。”为使照顾丈夫与做好工作“两不误”,一辆摩托车是冯恩珍最好的伙伴。“为赶时间,有时她干脆选择一些泥土村道。”黄宇认识冯恩珍已十多年,现在张黄镇中心卫生院共事。提到冯恩珍的故事,满是敬佩。“爸、妈,别怕,还有我呢!我们一起努力,说不定孩子他爸就好了呢。”在老人面前,她始终阳光灿烂,她已是家中的最后一根稻草。
虽然医学专家告诉她,如果当时有高压氧舱这类设备,恢复的可能性非常高。可惜,任何的奇迹都存在于“如果”之中。“两个孩子不能没爸爸!”在这份信念支撑下,冯恩珍细心照料丈夫从慢慢听得懂说话,逐渐从卧床恢复再到下地走动。她回忆说,那时最开心的时光就是陪着丈夫走路,仿佛看到了他的新生,毕竟打破了之前专家们对丈夫不可能站起来的诊断。
但这份奇迹只保持了七年。2017年6月,丈夫还是在一场高烧中走了。“我在特护病房外对他说,你要快出来,我们才能好好看你。听得懂就眨一下眼睛。”当丈夫会意地眨了一下眼睛后,冯恩珍才回单位上班。没想到三个小时后,已是阴阳两隔。“肝、肾功能都衰竭了……”得到诊断结果时,冯恩珍流着泪对同行说了声“辛苦你们了”。
2017年,冯恩珍的孝老爱亲事迹感动国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各种荣誉随之而来。“希望这是我最后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我只是一个平凡的女人,毕竟每次回忆都是锥心的痛,希望时间让那块凝聚亲情和孝心的‘疤痕’快点痊愈。”采访结束时,她说自己很普通,因为每个善良的妻子、合格的母亲、淳朴的儿媳,都会这样做的,此生有缘相逢,在感恩和珍惜中相处相伴就好。
新闻推荐
本报讯最近,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公布2018年全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钦州市的浦北县石祖禅茶园、钦...
浦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浦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