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舞青龙啰 本报记者 潘定盼 通讯员 郑广涛摄
②舞青龙,乐起来 本报记者 潘定盼 通讯员 韦立岩摄
浦北县乐民镇中秋“舞青龙”文化项目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都举行隆重的舞青龙活动,已然成为当地一个独具特色、隆重而热烈的传统节日,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民俗色彩。
和往年的八月十五中秋夜一样,今年浦北县乐民镇中秋“舞青龙”场面壮观,游人如织。乐民镇的青龙制作有特别的讲究,一大早村民就要敬山神、贴山神帖、放敬神米等,再到蕉林割取芭蕉叶用于制作青龙龙身;青龙的龙头一般先用竹笏、木条扎成骨架再糊裱,加贴金纸银纸和颜料着色;龙眼采用发光的电筒做成……青龙完成后,在龙身上扎上几十个竹筒油灯,倒入煤球、插上香火,舞青龙时龙身犹如一条长长的火龙。
傍晚6时40分,在经过烧香烛、斟烧酒、备三牲、洒生鸡血、开光等一番祭龙仪式后,伴着祈福乐声、鞭炮烟花声响起,乐民镇的东街、西街、南街、北街和新街五条青龙同时奋起。壮观的现场,只见成百上千的人潮一路拥着身上扎着香火、点着油灯多彩绚丽的青龙在大街小巷间穿梭狂舞。青龙所到之处,沿街的居民无不鞭炮齐鸣,香火迎青龙。
有着独特地方民间文化色彩的乐民舞青龙,分为祭龙、舞龙、会龙、劏龙、吃龙粥等环节。五条青龙在经过各街道一番狂舞之后,于晚上9时许全部齐聚乐民圩的十字街头,形成五龙聚首,鞭炮齐鸣,五龙上下翻飞,在“化龙升天”仪式后,在场的人分龙筋、吃龙粥,一起欢呼祷告消灾保平安、吉祥如意,场面蔚为壮观。“每年中秋节都要回来看看独具乐民特色的舞青龙,大家一起热热闹闹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承载美好的祝愿。”在外工作的韦可明表示,不管每年身在何处,只要到了这一天都会回到家乡,回到乐民,参与这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新闻推荐
浦北国民村镇银行——专注小而美 普惠有担当本报记者 魏华健 通讯员 陈万柳
全区第一笔政银保贷款、全市第一笔乡村旅游贷款、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连续4年实现“一个高于”和“三个不低于”目标、从...
浦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浦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