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北海市借着新一轮解放思想的东风,在全中国首创以房地产开发为鲜明特色的改革开放建设取得跨越式的发展,名扬全国。1994年夏,我调到北海市一家事业单位工作。
从老家到北海约300公里路程。当时交通很不方便,天未亮我从大山里出来,颠簸近3小时赶到玉林市,坐上班车再花费7个小时经石南、浦北、合浦,最终才到北海。
工作没多久,受到北海房地产开发热潮快速消退的影响,我的工作业务及收入均大幅减少。接下来几年时间,市区烂尾楼随处可见,经济不振、人气不旺。很多同事、朋友相继离开北海。听说养虾赚钱快、收入高,我选择停薪留职,到北海南边的一个对虾养殖场打工去了,开始了全新的职业体验。
虾塘在银海区的曲湾村。市区的疏港大道、新世纪大道、南珠大道等几条主干道已经修好了路基框架,但路面没有做好硬底化,我从市区骑摩托车沿着龙潭旧路到了大转盘处(现在的南珠广场),再沿未修好的南珠大道一直往南骑行到海边虾塘。南珠大道一路上坑洼不平,路边除了北海之光学校,很少其他单位或建筑。曲湾村靠近海边,建有很多虾塘,一般春夏季养斑节虾,秋冬季养花虾。虾塘边一般搭建有砖房或石棉瓦屋,用于工人休息及堆放饲料杂物。我住在虾塘边的小平房里,那里没有空调、没有电话、没有报纸,手上的寻呼机也是多余的。老板买了一台14寸彩色电视机,用室外天线可以收看好几个台。我还自备了一台多波段收音机,空闲时收听以消磨时间。
我跟着老板开始了清塘、肥水等前期工作,然后是放苗、消毒、投料。工作之余就带着看塘的黑狗到处转悠,坐在海堤上吹吹海风,看潮起潮落,白天赏蓝天白云,夜晚数满天星斗,枯燥又辛苦的养虾工作就这样一天天度过。小虾苗一天天长大,几个月后,活蹦乱跳的斑节大虾终于养成收获,此时感觉再苦再累也值得。
进入新世纪,北海经济社会慢慢恢复生机,宝谊大厦建起来了,时代广场、南南大酒店等烂尾楼盘活了……对虾养殖业也变化明显,以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为主,养虾要交的农业特产税也取消了。城市建设向养殖区域扩展,曲湾村海边的很多虾塘、虾苗场,包括我打工的虾塘,几年后都被征收了,在海边建成了宽阔的海景大道。曲湾往东的大冠沙,中信国安上千亩的鱼塘被填平了,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崭新的城市新区初露芳容,海边的红树林湿地建成了金海湾旅游景区。再往东跨过西村港和竹林村曾经的虾塘上,几十家海洋高新企事业单位正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海洋科技新城正从规划逐渐变成现实。北海海岸大变样了!
现在的北海百业兴旺、美丽宜居,七横七纵的城市道路基本建好,大学园区、园博园建起来了,连接周边的交通更是有了很大改善:玉铁高速、贵合高速相继开通,无论是驱车还是乘坐高铁回老家都很方便。受益于虾塘打工两年的经历,我找到了与海洋有关的新的技术岗位,事业顺利、生活美好。我真的喜欢我的第二故乡——北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莫正阳“这是我的工作,要做就好好做,做得最好。”这是浦北县北通镇兰田村保洁员吴立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北通镇...
浦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浦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