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扬雪 通讯员 黎培主
12月6日,钦北区青塘镇政府与钦北国际商会签订认购贫困村农产品订单购销协议。协议约定,从签约之日至明年春节前后,由该镇政府牵头组织收集贫困户种植的农产品,分批次供货给商会,商会发动有需求的会员企业订购农产品进行加工销售或自用。
近两年来,钦北区积极探索“户产企购”“消费返点”“奖勤罚懒”等激励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工作机制,激发广大农户生产积极性,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户产企购”:激励贫困户发展生产
为了降低农户发展产业风险,钦北区将企业需求引入贫困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田间产品附加值。
在今年全国第6个扶贫日,该区在青塘镇举行“田道酬勤·户产企购”活动,贫困户养殖的家禽、种植的季节性经济作物和优质大米等15个品种农产品,通过现场销售、预定订购等方式进行销售。当天钦北国际商会的10家成员企业直销或预定价值2.5万元的农产品。
“‘户产企购’为我们企业家搭建一个良好平台,既可以买到优质农家土特产品,又能参与到扶贫的行动中。”钦北国际商会会长黎良川说。
活动开展以来,该区大宗订购贫困村农产品20多笔,销售额超过300万元,让群众感受到“多劳多得”的实惠。
钦北区55个贫困村结合资源特色,在该区本级规划产业种类(项目)中,确定本村发展的3种产业、另选1种产业作为“3+1”特色产业,目前该区每个贫困村贫困户“有产业”覆盖率达90%。
“户产企购”不仅畅通农产品销售环节,还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产销双方互惠共赢。
“钦北区引导企业与贫困村构建相对稳定、紧密、互利的利益联结关系,积极探索一条高效特色产业扶贫之路,让农民增收有实效、发展意识有转变。”钦北区委副书记韦戴卓说。“消费返点”:激励贫困村发展产业
今年6月,钦北区“和汇家-新村淘”电商公司自主研发线上交易平台,在该区政府推动下,创新推出“电商+消费返点”扶贫模式。该区55个贫困村均开设该电商网点,第一书记协助将本村农产品拍照或视频直播上传到平台,在线上展销农产品。公司将农产品交易额盈利的1%-3%返点给贫困村,作为扶贫基金用于支持贫困村发展。
12月3日,该电商平台显示,当天小董镇榃头村宝鸭坪自然村的苗木生产扶贫基金为300.60元。
“电商+消费返点”,推动田间地头与市场需求的有机衔接,促进产业扶贫取得新成效。
今年10月,该区电商公司农产品销售额达341万元,每天网上销售成交量30多笔。
“通过产销对接,贫困村优质农产品绕过流通成本高、信息不畅的障碍,直接对接上大市场,促进地方产业发展。”该电商公司负责人徐亮说。“奖勤罚懒”: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去年8月,钦北区创新“奖勤罚懒”机制,引导辖区非公经济组织或爱心人士捐赠物资,建立“奖勤罚懒”基金,组织评选10名“脱贫致富先锋”。
小董镇榃楼村梁文安,2017年通过小额信贷发展规模生态果园鸡产业,生活日渐起色,获评为“钦北区十大脱贫致富先锋”。据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显示,2018年度梁文安养殖收入36.72万元,当年实现脱贫摘帽。“今年卖了9批生态果园鸡,净赚48万元,同比增加12万元。”12月4日,梁文安高兴地说。目前,梁文安正在筹建榃楼村“果园鸡”专业合作社,带动梁文玉、梁俊儒贫困户养殖。这两户家庭收入超过4000元以上,实现脱贫摘帽。
去年以来,该区青塘镇、长滩镇等先后参照钦北区本级做法,举行“奖勤罚懒”评选颁奖活动,激励更多贫困群众学习脱贫先进人物,营造“脱贫光荣”社会氛围。
截至目前,该区共有4万多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5.81%降低至2019年的0.29%,榜样激励功不可没。“我区通过脱贫先进人物引领贫困户向标杆看齐,将榜样激励转化为脱贫增收的带动力量。”钦北区政府副区长黄荡开说。
新闻推荐
桐昆北部湾绿色石化一体化产业基地项目开工 总投资510亿元,建成投产后年产值约650亿元
本报钦州讯(记者/潘云锋)12月18日,桐昆北部湾绿色石化一体化产业基地一期年产60万吨苯乙烯项目开工仪式在钦州石化产业园举...
钦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钦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