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扬雪 通讯员 黎培主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钦北区对照中央巡视广西脱贫攻坚工作反馈的控辍保学方面意见,将控辍保学作为重中之重来抓,采取“销存量”“控数量”“提质量”三个步骤,全面做好劝返保学,织牢义务教育保障覆盖网。
数据显示,开展主题教育以来,该区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由2019年5月306人减少至5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由33人减少至0人,努力实现“零辍学”,提高适龄儿童入学巩固率。
销存量:
分类施策,力破辍学难题
10月初,钦北区那蒙镇由政府、司法、村委、学校、家庭组成工作组,远赴东莞市厚街镇劝返九年学生翟某娇,在情、理、法教育下,翟某娇意识到错误,如今已经回校上课,表示要努力学习,立志用知识改变命运。
翟某娇是钦北区劝返保学的一个缩影。
“我区把‘控辍保学’作为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失学、辍学。”钦北区区委书记谢立品说。
该区实施暑假寒假“千师访万家”,重点对贫困家庭、单亲家庭、病残、行为偏差、思想和学业有重大变化、学习困难、异地转入7类学生必访。
针对辍学苗头性学生,该区采取“双线四包”联合行动,开展“大宣传”“大家访”“大劝返”。
因残、因病等不能正常上学的适龄儿童,该区按照属地原则,采取“一生一案”送教下村,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受教育达到100%。
针对辍学、失学的“钉子户”学生,该区采取行政和司法督促复学办法,对无正当理由未送入学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发放《劝返通知文书》,逾期不改正的,敦促家长依法将子女尽早送回校复学。
据了解,今年7月至8月,该区11个镇328所中小学校共6091名教师,对义务教育在册学生家访,对306名辍学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秋季学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100%回校上课。“通过分类分批劝返保学,让每个学龄孩子能够享受公平教育。”钦北区教育局局长谢旭初说。
控数量:
源头防控,力促保学稳学
钦北区从源头上做实辍学的预警监测,组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合力,将“控辍”与“保学”衔接起来,提高入学巩固率。
依托“一生一学号”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该区将学前期升小学、小学升初中的新生,作为“控辍保”切入点,确保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以排查初中学段“学困生”、六年级学生的思想动向为主抓点,紧盯“寒暑”“假期”法定节假日,实行动态监测,因人因策,及时教育劝导。同时,抓好班级考勤管理,及时发现“旷课”“缺课”“走退”学生去向,从源头上做好保学。
“我们分层次开展学生、家长法制教育,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学生、家长义务教育法意识。”钦北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说。
该区实行辍学情况“周报制”“零报告”,对思想不稳定、有辍学倾向学生进行排查,并及时函告各镇人民政府,做好提前预防,遏制辍学增量。
提质量:
内涵发展,改善办学条件
该区以人的发展为导向,从学校、教师、学生的三个要素提质量。
据介绍,该区义务教育学校新征35.2公顷土地,累计投资7.5亿元,扩建75所乡村学校校园,新建126幢校舍、维修改造315所学校(校舍);改造227所乡村学校运动场,55个贫困村学校建设彩漆水泥球场,42所贫困村学校建设塑胶环形跑道或塑胶直跑道、7所贫困村学校建设人工草皮足球场。同时,投入2.3亿元,配备教学仪器、体卫艺器材,装备信息技术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等配套,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条件。
今年,该区完善了614个教师岗位配置;通过“国(区)培计划”“名师坊”等项目,带动全员素养提升;采取“上派下挂”方式,适度将名师、骨干教师流动到乡村学校,发挥“传帮带”作用,提升贫困村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德育管理水平;选派部分贫困村教师到城区学校“短期”跟班学习,带动贫困村学校提高办学质量。
据了解,该区注重特色课堂设置,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开设粤剧、书法、绘画、篮球、科技等兴趣班,参加兴趣班有1.2万多名学生,促进贫困村学生全面发展。
“我区将主题教育与立德树人办学理念结合起来,以提升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实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夯实人才支撑。”钦北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治华如是说。
新闻推荐
本报钦州讯(记者/潘云锋通讯员/李关秀)12月8日,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健委”)2019年脑卒中防治工程工作总结...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