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赖昕 实习生 刘思远 通讯员 姜植荣
谭政华(中)到钦南区开展改革宣讲 本报记者 赖昕 实习生 刘思远摄
他是一名“90后",负责统筹协调全市“一事通办"改革工作。他面对改革深水区,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挑战,让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一事通办"改革带来的红利。
他,就是市行政审批局运行协调和政策法规科科员谭政华。
自我加压“一事通办"改革取得重大突破“一事通办"改革在全国缺少经验借鉴,面对改革的重大目标任务及挑战,许多人挑起了工作的重担,谭政华就是冲锋在最前面的一员。
为了推动改革顺利进行,获得实际性效果,谭政华探索了一条适合钦州实际的工作模式:对全市的政务服务事项以及审批模式进行调查摸底,到政务大厅咨询重点改革领域事项的审批情况,为制定改革方案提供坚实基础。“一事通办"改革要改什么、怎么改、达到什么目标?刚开始,许多部门还一知半解。谭政华结合实际,制定了全面改革方案,梳理编制清单方案以及实行改革的标准规范等。他深入到各县区开展改革宣讲,现场答疑解惑,并多次到各单位和县区开展改革指导工作,确保市、县、镇三级推进改革工作同步进行。
谭政华还注重自我加压,将自治区要求的80%目标拔高到了90%以上,并自己定下改革目标“五减四提升",五减: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减跑腿次数;四提升:提升审批效率、提升标准化、提升满意度、提升服务质量。
正是在这样清晰的思路下,钦州市“一事通办"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改革经验得到了自治区政管办领导的肯定和认可。
领跑全区
95.2%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跑腿次数太多了、申请材料不够简、办理时限还能再压一压……"这是谭政华在梳理清单时,经常提出的意见,他要求每个事项都要材料最简、时限最短、流程最优、环节最少。
在落实“八统一"成果应用时,由于自治区公布的成果存在事项层级不全、事项不全、质量不高等问题,谭政华主动对接自治区,妥善解决了“八统一"与权责清单、实际办事事项的问题,促进了审批服务标准化工作。
去年9月底,谭政华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推动了全市高标准、高质量、高要求率先完成了“一次性告知"“只需跑一次"“一次不用跑"三张清单梳理编制工作。梳理后,全市95.2%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市本级达到99.05%,排名全区第一,超额完成自治区设定的目标。还清理了284份申请材料,承诺提速达到60%以上,网上办理率91.6%,仅保留了11项跑多次的事项,切实减少了跑腿次数。
清单公布后,谭政华积极督促各级各部门将改革成果应用到实际审批中,统一规范窗口办事指南,让群众更加方便、准确地知道如何办好事。改革实施后,市民服务中心的办理提速达到了82.23%,较改革前提高了6.42个百分点,群众办理满意度明显提高。“他为我们简化办事、提高群众的服务效能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钦南区政务服务监管局协调监督股股长陈雅艳对谭政华的努力给予了肯定。
持续增速
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一条龙"服务
围绕群众和企业办好办通“一件事情"的目标,谭政华聚焦办件量大、社会关注度高的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教育、民政、卫生、社保、公安、水电气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9大重点领域,探索并联审批模式,研究制定了《钦州市梳理编制“一事通办"办事清单标准规则及范例》,作为各级各部门推进改革的参考模板。
在明确各个事项的前置审批和联办单位后,谭政华从与社会民生事务较为密切的教育、卫生、民政领域着手,将分散在各个部门的相关联审批事项整合在一起编制“一件事情",优化申请材料、收件标准、办理时限、办理流程,实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统一出件"的集成化审批模式,对“一件事情"关联的审批事项实行并联审批、联合办理,为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供“一条龙"集成服务,逐步实现“一件事情一次办"。
目前,钦州市重点编制“申办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药品零售、医疗机构设置、社会团体成立"等重点事项,建立联合审查、联合踏勘、联合验收“三联合"机制,整合行业审查、测量、操作等标准,构建协同联办服务标准,真正做到“一件事情"用“一个标准"。改革实施后,办好“一件事情"平均缩短40.91个工作日,并联审批提速76.30%。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廉政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