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福兴 通讯员 莫乔雅 摄影报道
图为巡回调解现场
50多年来,“枫桥经验”历久弥新,在坚持中求发展,在变化中求创新。2017年以来,钦州市法院牵头推进全市创新多元化解决纠纷机制工作,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落地生根。
创新工作平台。钦州市法院系统设立了法官工作室、诉讼服务中心、交通巡回审判、壮语巡回审判、工业园区巡回审判、旅游景区巡回审判、律师进驻诉讼服中心工作室、第三方调解室;市检察院、市妇联联合组建了钦州市“法润万家”服务站;市综治办、市司法局等10个部门在钦州港成立了全区首个涉外涉海法律服务中心;全市各级妇联组织联合司法行政部门创建“婚姻调解委员会”;各县区、各乡镇建立了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市各基层调委会得到了继续完善;其他部门、行业的内设调解机构进一步规范。
创新工作机制。钦州市两级法院积极构建与外联单位联合化解矛盾纠纷的常态模式。法官工作室主动对接村级综治“五个一”和网格化管理中心,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定期通报工作情况,防范热点、难点问题转化为诉讼案件,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诉讼案件的发生。诉讼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外联平台作用,主动建立与行政调解、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组织的常态化联系机制,共享信息、经验,通报联调案件情况,深度达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共识和责任。推行“壮语审判”,推进具有地方特色的壮语审判工作,为涉壮语诉讼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在诉前联调、诉前调解、立案、送达、庭审、调解、宣判、判后答疑中引入壮语元素。
2017年以来,全市法院通过诉讼内外联动的化解模式,有效化解矛盾纠纷,法院联合全市综治部门化解诉前联调和诉前调解案件共5868件,达成调解协议3864件,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17年全市法院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同比下降2.99%。
创新非公企业法律服务方式。设立非公经济巡回审判法庭,积极运用调解手段,有效化解矛盾纠纷。2017年8月3日,设在钦州市工商联的钦州市非公经济巡回审判庭当庭快速调解一起涉案17万多元的非公经济合同纠纷。同时,在企业、工厂密集、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园区设立了巡回办案点,“零距离”为非公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全市法院共设立非公经济巡回法庭(巡回办案点)4个,审理非公企业案件317件,促进了民营企业发展。
新闻推荐
古筝演出日前,2018年钦州二中“古韵华章”琴筝师生音乐会在钦州市二中音乐厅演奏。除了有著名琴筝指导老师潘小华及其学员...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