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定要动员整个社会的力量,把地球上最后一群年轻健康的中华白海豚保护下来。钦州湾、北部湾的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一定要取得双赢。这就是我最终的目标。——潘文石
2.企业环保情
吴总经理是中国石油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项目的第一任掌门人。
2005年8月,吴的女儿放暑假后从北京来钦州看望他。第二天,他带女儿去三娘湾看白海豚。乘船出海不久,小吴看到了五彩缤纷的白海豚在大海上嬉戏。刚开始她很兴奋,这可是在电视里才能看到的可爱的动物啊!可看着看着,这位从小跟着爸爸在石油炼化企业生活的小姑娘情绪却低落下去了。她忧虑地问:“炼油厂建起来后,白海豚还会在这里生活吗?”“中华白海豚是钦州生态环保的象征。白海豚决不会因为炼油厂的建设而离开三娘湾!”吴总告诉女儿,炼油厂还没开工,已经确立了“环保优先”的建设理念,所以他有决心,而且有信心在钦州建设一个技术和管理最先进、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最清洁环保的世界一流石油炼化企业。
这不只是父亲对女儿的回答,也是中石油对钦州百姓的庄严承诺,对这片海的庄严承诺。
总投资153亿元的广西石化千万吨炼油工程在钦州港破土动工后,经过30个月的紧张建设,于2010年9月竣工投产。几年过去了,广西石化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环保优先”绿色承诺的呢?
前两年,我组织一个作家采风团走进炼油厂生产区。穿行在纵横交错的管线下和鳞次栉比的炼塔间,作家们闻不到一丝传统石化企业常有的刺鼻的异味;而一墙之隔的办公区,各种鲜花竞相开放,空气里弥漫着缕缕芳香。“要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炼油厂的目标,就要特别注重在环保技术和设施上的投入。炼油厂选择世界一流的环保技术,投入超过了10亿元。”陪同的公司领导边走边讲,现场向我们详细地介绍炼油厂众多的环保技术,例如,采用美国UOP公司最新的氯吸收技术回收氯,消除了废碱液并大幅度降低氯化物;硫黄回收装置采用两级克劳斯制硫工艺和还原-吸收尾气处理工艺,总硫回收率可达99.8%;污水处理引进法国得利满公司先进工艺技术和自动控制系统,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他们介绍得那么好,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会不会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他们说,你们去看看对水质要求极高的大蚝养殖情况就有答案了。于是,我们乘船来到茅尾海,渔民老张指着海里的一道道竹排告诉我们,他是当地大蚝养殖户,炼油厂不仅没对大蚝养殖造成影响,反而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他的大蚝更好卖了。
2015年9月,我在市环保局采访时,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环保部门对全市大企业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一有异常警报,立即处理。炼油厂处理后的水质完全达到养鱼的标准。”
炼油厂的排污口,的确是一个养满金鱼的鱼池。池里的金鱼,结队畅游,互相抢食,生龙活虎,好不热闹。
3.众志成城
如今的海豚保护工作,正如潘教授所愿的,已经动员了社会上众多的力量来参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下面,我挑选几个来说说钦州是如何众志成城去保护白海豚的。
先说说女博士的研究团队。
吴海萍是年轻的鲸豚博士,钦州学院副教授。2011年博士毕业后,只因为生活在三娘湾海域里的那群自由自在的野生中华白海豚吸引了她,所以钦州学院海洋学院成了她最终的选择。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鲸豚博士,刚放下行李,吴海萍马上组建研究团队,对三娘湾白海豚进行跟踪研究。
作为本土的研究力量,他们积极参与广西海洋局科技兴海计划项目研究。他们目前的研究主要有两大块,一是种群研究,二是观光游对海豚的影响研究。他们每月坚持出海3次左右,每次5-6小时。他们的研究不只局限于三娘湾,而是整个广西沿岸。单是2013年2月到2014年4月,他们就出海26次,共获得照片14750张,其中可用于识别的照片4892张,共识别中华白海豚个体159头,从而估算出广西沿海大约有400只中华白海豚。他们对广西北部湾沿海中华白海豚历史分布情况、三娘湾中华白海豚分布范围及核心分布区、三娘湾中华白海豚观光游发展现状等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调查,对三娘湾海域中华白海豚种群数量进行估算,对三娘湾海域观光船是否影响中华白海豚行为进行研究,完成了《广西沿海中华白海豚相关研究进展报告》 《钦州三娘湾海豚观光游对中华白海豚分布格局影响研究报告》,为广西沿海中华白海豚保护及三娘湾中华白海豚观光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为景区制订了《三娘湾中华白海豚观光游细则》,发表了《钦州三娘湾中华白海豚观光游现状调查及分析》等学术论文。
像吴海萍那样的各类研究人员,在这片海域里,还有很多很多,限于篇幅,这里略去。
再说说海洋局的保护红线。
2004年,三娘湾涌现白海豚的消息刚发布不久,钦州市海洋局就组织制订发布了《关于保护三娘湾中华白海豚的通告》。
连载12(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转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桂宁通讯员梁小蓉)近日,市第一人民医院与钦南区人民医院共建紧密型“医联体”揭牌仪式在钦南区人民医院举行。...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