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建城
走进企业问需求
生产一线看发展 均本报记者 李建城摄
深秋十月的钦州港,海上船只进进出出,码头繁忙装卸,运输车辆整装待发。在港区工业区里,一大批企业正开足马力生产。
金融稳则经济稳。“现在是港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的好时机,也是我们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好时候,我们一如既往地做好服务,让更多企业扎根、成长,开花结果。"钦州港信用社主任黄升红一席话掷地有声。
厚植沃土 助企生根
说到,并做到。
10月25日上午,阴沉的天空不时下起大雨。黄升红因为已安排好与企业进行洽谈,仍驱车来到企业的厂区之中。与他一起的,还有信贷员伍春清和宁林。已经记不清,这样的情景有多少次了。“一年到头,不是在去企业的路上,就是在跑贷款的路上。"黄升红笑着说道。
很快,他们来到了广西新天德能源有限公司的厂区。这是一家以生产生物质能源为主的民营企业,主要产品有乙醇、乙酸乙酯、蛋白饲料、有机肥料等,成立已经有10多年了。2012年,公司重组后,现已发展成为一家较有实力的先进企业。
见到众人到来,公司副总经理张志成非常高兴,请大家坐定后,畅谈了起来。原来,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重组后也曾面临重重困难,今日在钦州港区站稳脚跟,与钦州港信用社的金融帮扶密不可分。
重组之初,面对新生的企业,投入资金改良生产工艺,升级生产设备,购买生产原料,迫在眉睫。但是,足够的资金从哪来?“上级公司出一部分,剩下的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解决,那时,钦州港信用社便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张志成回忆道。
在向钦州港信用社表达了企业的难处后,信用社倍加重视,积极与企业进行洽谈,为企业寻找最佳的贷款方式,尽可能地提供贷款援助。很快,经过钦州市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批准后,首笔3000万元的贷款落实了下来,并被企业运用到生产之中。贷款的及时到位,让原本处于摇摆之中的企业,逐渐在市场创出一番天地。
广浇活水惠企开花
从第一笔3000万元的贷款开始,新天德能源有限公司便与钦州港信用社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几年来,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信用社的帮扶力度,也在持续增强。
张志成告诉记者,目前企业的醋酸乙酯年生产能力为20万吨,乙醇年生产能力10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年生产能力6万吨。同时,企业充分利用原料木薯、玉米产生的有机废渣,用于生产有机肥、木薯渣饲料等,年生产有机肥20万吨,颗粒饲料6万吨。其中,醋酸乙酯销往国内的华东、华南等地区,还有东南亚的越南、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现今,企业为调整产品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带动产业升级,将进一步开展深加工项目。看到企业的发展势头迅猛,钦州港信用社也加强了对它的支持力度,今年将贷款额度提高至1亿元,主要用于从购买原料木薯、玉米。“从3000万元到1亿元,信用社对我们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任何一笔贷款,都是银行对我们的信任和帮助,我们很感恩,也更努力让自己强大起来。"张志成说道。
得益于钦州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政策优势、成本优势,信用社的金融支持,以及广西、东南亚丰富的木薯资源,新天德能源有限公司大力发展生物质精细化工业、走出一条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路子。近年来,先后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非粮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木薯燃料乙醇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和钦州市“强优企业"“进出口贸易先进企业"等荣誉。
截至10月,钦州港信用社贷款余额为50945万元,其中支持企业的贷款就达39528万元,受惠的企业不胜枚举。
新闻推荐
时间是最伟大的书写者,总会忠实地记录下奋斗者的足迹。勾勒历史的经纬不难发现,在党的好政策指引下,钦州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城...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