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文波 通讯员 韦可明
同样是养鸡,在三那人手里,不仅成为当地第一支柱产业,也成就了一个亿元产业链。“不在大而在特,需要技术更要金融服务。”三那人道出秘笈。他们说,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但是“那彭鸡”背后的金融挖井人,却很少有人知晓。
这群“金融挖井人”,担使命来,送服务到,点燃了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暖 心
送炭添花一起办
走进钦南区那思镇黄姜岭养殖场里,杨伟连一家人正在忙碌着给群鸡投料喂食。“这几年要不是农行大力扶持我家的养鸡场,今日达到这存栏肉鸡价值约50万元规模,我连想也不敢想。”杨伟连说起这些年的经历,就感慨连连。
她和家人从2008年开始在山林地养殖肉鸡,至今已养殖有近10年,因养殖经验丰富,技术过关,几年来收益不少。但2016年底2017年春的那一场席卷全国的“禽流感”疫病,肉鸡市场萧条,她养殖场几万只肉鸡销售不出去,几乎让她几年来的积蓄全搭上了。
关键时刻,农行钦州郊区支行“雪中送炭”,启动助农办贷“绿色通道”,为她办理了一笔循环贷款,一次审批,三年循环用信,随借随还;不仅助她渡过难关,还扩大了养殖规模。
“今年,还要再养多些!”看到农行的客户经理上门服务,杨伟连信心满满,频频点赞农行“金融一号工程”的好处实处。
多年来,农行钦州郊区支行针对钦南区那丽镇、那彭镇、那思镇(三那)地区农户有林下养殖肉鸡的习惯,并形成了亿元的产业链经济,从培育品牌市场力度出发,择优扶持“三那”地方农户养肉鸡和带动产蛋业发展。
自去年启动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的“一号工程”,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推产品,目前“一号工程”在“三那”地区养殖肉鸡产业链有序推进,信贷扶持对象由零星养殖农户向规模大户、专业大户和合作社授信。
数据显示,几年来,该行为“三那”地区养殖肉鸡及附加产业发现放贷款5300万元,力促产业上规模,叫向特产品牌,提高知名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用 心
线上线下一起批
把“三那”地区养殖肉鸡产业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渠道来抓,该行发挥国有大行科技和综合服务优势,把互联网和金融科技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升“三农”和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为了做到“让客户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让养殖农户感受金融科技发展便利,该行对养殖农户信贷授信除了传统的办理外,还开通了“绿色通道”措施:推进“惠农e贷”全面实施。支行派出工作小组成员深入网点对客户经理进行现场培训,从“惠农E贷”白名单的提取、认领、导入新客户的拓展等均进行全面分析讲解,并现场上机操作演示,使参训人员个个懂操作会营销,为该行开展“惠农E贷”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利用对养殖农户实行“白名单”录入授信,让录入农户通过惠农e通APP、掌银网银、惠农通服务点等申贷办贷渠道,因地制宜推广惠农便捷贷、信用村信用户、电商平台、产业链等服务模式,实现“惠农e贷”客户数、覆盖面、业务量的全面提升。同时,对具有规模的合作社法人机构加快推进“一网三化”(模板化、批量化、专业化、互联网金融业务)工程,优化信贷运作流程,支持普惠金融业务发展。此外,实施农担公司担保贷款,服务“新三农”(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加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的贷款发放,扩大三农贷款投放量。“农行金融科技真厉害,在家也能办到了贷款。”那彭镇黄桐江村养殖户李振茂利用农行手机掌银“惠农e贷”获得了贷款8万元后如是说。
贴 心
点上面上一起学
如何把农户和养殖户最需要的金融知识、养殖技术送到村里?送到手中?
背包下乡,对接需求。该行组织成立共产党员突击队,到那丽、那彭等镇开设田园金融课堂,既宣传介绍金融产品,又推出适合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
在养殖技术方面,通过“三那”地区的养殖肉鸡合作社协助,在那彭镇举办养殖大户实体经济培训班,连续邀请自治区专业部门畜牧专家、钦州农校讲师讲授养鸡病害防范要点,为“三那”地区养殖肉鸡产业壮大做实基础。
金融知识方面,通过以农银聚合扫码支付和农户版APP为重点,进一步丰富平台功能和场景应用,加快推进“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化升级,将惠农e付打造成为乡镇农村商户的主流支付方式。同时做实“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金融知识下乡宣传工作。
参加田园金融课堂的种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金融课堂”办到了心坎上,在家门口挣钱,越来越有底气了!“现在也扬眉吐气了,去年底我脱了贫。”看着自家的鸡群,贫困户吴刚计露出灿烂笑容。
新闻推荐
本报讯5月16日,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企业负责人黄女士来到钦州港区地税局办税厅咨询税务政策,窗口人员快速为其办理。“...
钦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钦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