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扬雪
吉水村村委办公楼后面,是连绵成片的头菜种植基地,绿油油的叶子底下蕴含着农民致富的希望,也寄托着覃莉琴助农脱贫的心愿。
2015年10月,受钦北区统计局委派,覃莉琴到钦北区小董镇吉水村担任村级党组织第一书记。对于组织的安排,她毫无怨言,怀着忐忑的心面对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不怕自己干不来,就怕干不好,辜负了组织的信任。”回想到吉水村报到的那一天,覃莉琴记忆犹新,一个村委,只有一间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可用,十几个村干部挤在里面工作,特别是酷暑时节,又热又挤。
条件的艰苦并没有让覃莉琴却步,反而激起了她“战斗”的激情。走村路、访农户、摸村情……看到覃莉琴小小身板竟如此拼命,村干部们为之感动。慢慢地,覃莉琴与村干部逐渐凝聚在一起。他们共同用脚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笔记录村民的每一个难题,为全村的脱贫摘帽而努力。
村委办公楼一间间一层层完善起来,泥泞的泥巴路经过硬底化,沿途还装上了路灯,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让吉水村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彻底改变。
为了吉水村的扶贫攻坚工作,覃莉琴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丢给了爱人,偶尔周末才回一趟家。为了节省来回的车费,覃莉琴骑着电动车来回二三十公里外的工作岗位。去年6月16日,在赶回吉水村的路途中,覃莉琴遭遇了车祸,导致几条肋骨断裂、头破血流。这场意外让她住了二十多天的医院,丈夫既心疼又无奈地说:“这下你终于可以好好‘休休假\’了吧。”吉水村党支部书记黄开日告诉记者,即便躺在病床上,覃莉琴仍然牵挂着工作,经常电话遥控,关注着她经手的每一样工作的进展。
家人对她的工作给家庭带来的影响没意见吗?覃莉琴欣慰地告诉记者,丈夫和儿子都很支持她的工作,她的工作态度甚至深深触动了读大学的儿子,儿子把她当成榜样,自豪于母亲的敢于面对、勇于挑战,在母亲的鞭策和激励下,学习成绩直线飚升,以优异成绩为大学生涯画上圆满句号。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吉水村共有23户贫困户加入头菜连片种植的队伍,“头菜”连片基地150多亩,年产量达4万多公斤。同时,全村通过“小块并大块”的方式实现甘蔗“双高”基地面积达600多亩。为了保证农作物灌溉用水,覃莉琴争取农田水利工程项目,重建两处蓄水坝及三面光水渠,工程完工后将解决吉水村农户稻田、坡地约1000多亩的灌溉水源难题。
一分努力,一分收获。经过两年努力,吉水村顺利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覃莉琴荣获2017年钦北区“优秀第一书记”称号。
新闻推荐
大年初二,大姐一家人从钦州远道而来,只为了当晚与父亲共进年夜饭(我们家族过初二年)。席间,90多岁的老父亲斟了一杯葡萄酒,有说有笑地陪我们慢慢喝。几口酒下肚,他脸上的肉色泛起了微红,显出精神...
钦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钦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