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向群众讲解网上“云”祭祀操作流程
本报记者 江洪作 通讯员 胡佩琦 摄影报道
“请问现在可以进去祭拜吗?”“您好,由于疫情没有解除,根据上级部署要求,殡仪馆在清明期间暂时取消集体祭祀,我们现在推出有网上祭祀和代为祭祀服务……”
在灵山县殡仪馆的门口接待处,工作人员正在耐心地与前来咨询的人员进行解释,并指导群众通过“广西殡葬之窗”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祭祀。“关注这个公众号,可以在平台里通过献花、寄写家书等方式缅怀亲人。”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前来祭祀的群众更进一步了解了指尖“云”祭祀的方法,培育了绿色、文明的移风易俗新风尚。
受疫情影响,清明祭扫成了热议的话题。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疫成效,同时满足群众缅怀故人、寄托哀思的祭祀需求,灵山县民政局在上级民政部门和县防疫指挥部的指导下,今年暂时取消殡葬管理机构和各公益性墓地的现场集体祭扫服务,改为网上祭祀和代为祭祀服务,鼓励群众居家追思,将移风易俗、文明祭扫与抗击疫情防控工作相结合。
目前,网上祭祀的创新形式已逐步为大众所接受。针对此次疫情,灵山县殡葬管理所加大网络祭祀宣传力度,通过现场指导、电话指导、网络宣传、发布公告等形式,向群众推广“云”祭祀服务,让群众在网络平台祭祀模块实现居家祭扫。平台内免费提供为先人创建个性化空间,记录人生传记,设有点烛、敬香、献花、留言等功能,群众可轻松实现祭奠追思、缅怀亲人的愿望。
据了解,除网上“云”祭祀服务外,该县殡葬管理所还推出集体公益性代为祭祀服务,由工作人员代替市民为其先人献花、念祭文等,将以现场直播的形式于清明节当天在“壮观”APP播放,让市民足不出户也能祭祀先人。“此次网络祭祀和代为祭祀的做法比较新颖,这是殡葬改革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举措,我们每天都在电话、现场劝导市民,还出动宣传车,向市民大力宣传文明祭祀理念,目前咨询和劝返的人次每天有超过100人,市民都表示理解和支持。”殡葬管理所负责人蒙高明介绍,疫情当下,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引导群众绿色文明祭扫是殡葬服务工作长期努力的方向。
新闻推荐
合力植树本报记者陆铭通讯员莫惠珍蔡艳摄影报道3月24日,灵山县自然资源局积极组织开展灵山县2020年“关爱自然·造林绿化...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