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陆铭摄影报道
冯雪莲和她的儿子劳芳发在修剪果树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有一个残疾人己是不幸,如果同时有两个残疾人,那则是极大的不幸。然而,就是这样不幸的家庭,一家人都做到不轻言放弃,用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过上美好的生活。这,就是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建档立卡低保贫困户冯雪莲一家。
今年51岁的冯雪莲身患四级肢体残疾,右脚行走不便,她的大儿子劳芳发是二级肢体残疾,左脚行走不便。这些困难并没有吓退冯雪莲两母子,身残志坚,不断地克服腿脚行走不便的困难,通过种植10亩沃柑致富,成为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佼佼者,激发了贫困户干事创业的激情,消除贫困群众精神贫困,树立榜样,扩大影响。“爱心房”得益于爱心会
冯雪莲有两个女儿已外嫁,小女儿和小儿子在化龙中学读高中。在住进现在的新房之前,她们的住房由于年久失修,于1996年全部倒塌,在没钱建设新房的情况下,只好拖家带口来到离村里10多公里的果园里居住。在果园居住的是两间矮小、狭窄、潮湿没有房门的瓦房,屋里的床铺是用水泥砖和木板搭起来的,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有的是孩子们贴满半壁墙的学习奖状。每到刮风下雨,是他们最煎熬的日子。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一家7口一住就是近20年。
灵山县爱心志愿者协会通过调查了解得知冯雪莲一家的情况后,发动协会会员和社会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资,共为冯雪莲一家筹集到爱心款和危房改造项目款72000多元,并于2014年10月28日开始动土建设这座“爱心房”。经过两个多月的施工建设,一间有30平方米的厨房和一套61平方米的“爱心房”于2015年终于建成。“……如今来了爱心会,解决住房一身松。如果没有爱心会,不知哪年正兴隆。”冯雪莲的爱人于入住新房当天写了一首诗和对联,表达对爱心志愿者的无限感激之情。
用知识和勤劳改变命运
目前,冯雪莲一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是大儿子劳芳发在家发展的沃柑产业和务农收入,还有低保收入。冯雪莲平常在家做点手工活,月收入不到200元。
大儿子劳芳发以前想通过养鸭增加家庭收入,后来因为亏本而停止发展。在堂哥的建议下,他从2015年开始种植沃柑,在自己1亩多地的基础上通过承包和借用兄弟的果地5用于沃柑种植。前期由于缺少管理技术,果树被虫咬,收成一般。堂哥得知情况后主动指导他种植知识,帮助他解决了技术难题,为沃柑种植的扩大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目前劳芳发的种植沃柑面积已由最初的5亩扩大到11.5亩,2018年已获收成3500公斤沃柑,2019年预计沃柑总产量可达到 2.5万公斤以上。2016年至今,劳芳发通过发展沃柑种植累计获得了产业奖补23000元,坚定了他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信心。“我会努力管理好沃柑,争取今年有好收成。”劳芳发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摄影报道垃圾堆放点臭气熏天,不远处可见丢弃有死猪“前几天回老家,我听说村里有人把死猪扔在小江或山上,都腐...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