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队员何燕燕(右)陪着宁小茵在车站等候上南宁的班车
本报记者 陆铭 通讯员 雷德生 摄影报道
9月12日17时30分,各地中小学校开学有一周余。在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何燕燕的护送下,贫困家庭学生宁小茵踏上去南宁读书的班车。
9月13日,在工作队队员的帮助下,宁小茵完成交学费、注册、领课本、买生活用品、入住宿舍,顺利入读广西工程机电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虽然这次办理入学手续简单。但是这次迟到的入学来得却不容易。
宁小茵是灵山县灵城街道白水村人,父母很早离异,从小和爸爸、哥哥三人一起生活。因爸爸肝硬化需每个月买药治疗,加上两兄妹读书,家庭在2015年被精准识别为贫困户。爸爸没有固定工作,一年收入微薄,加上每月低保费用才能维持一家人的基本开销。
2017年8月,哥哥高考考上广西医科大学。宁小茵刚好初中毕业进入灵山县一所职业中专读书。哥哥考上大学给这个困难家庭带来了希望。但一家人高兴没过多久,却被现实难住了。哥哥通过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可以被学校免除学杂费。但兄妹俩读大学、中专的生活费用把这个家庭压得喘不过气来。宁小茵为减轻家庭的负担,刚到中专学校学习一周就辍学,早早进入社会挣钱养家。
在今年的“控辍保学”工作中,灵城街道以党工委书记、街道办主任为工作组长,以片区领导为副组长,以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为直接负责人,在辖区开展一次大排查,摸清贫困家庭学生辍学的人数,登记在册,入户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积极宣传国家助学扶贫政策,动员辍学学生返校。街道党工委书记黄高钊在动员会上说:“贫困生入学学习本领,以后才能在社会立足,才能改变命运,才能根治贫穷这个顽疾。”
今年8月,白水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黎红丽、何燕燕把宁小茵辍学情况反映到党工委,引起(扶贫)工作分队长杨兴优的注意。杨兴优队长负责帮忙找学校。驻村工作队队员负责劝说宁小茵返校。驻村工作队员利用宁小茵哥哥暑假回家的机会,把哥哥拉入劝说队伍。
“小妹,上学不用担心,国家有很多助学政策,我们会帮你积极争取国家助学奖学金。”驻村(扶贫)工作队员黎红丽向宁小茵宣传国家助学政策,消除她入学的后顾之忧。在家人和工作队队员的动员下,宁小茵被说服返校学习。
现在,宁小茵爸爸在一所学校做保安,一个月有1600多元收入;哥哥勤工俭学减轻家庭负担;宁小茵入了学,正在为梦想奋斗。这一家人正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凤仙)近日,钦州市开展2018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以方便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不断提高他们的健康...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