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娟
把乡村建设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家园,这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涵。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灵山县石塘镇力求将乡村的文化资源、文化底蕴和文明和谐的乡村秩序这些无形的网织牢加固,让村民在乡村幸福地生活。
文体广场巩固文化阵地
随着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石塘镇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全镇18个村(社区),村村有篮球场、村村有舞台。农民有了施展舞艺的“一席之地”,茶余饭后不再早早关门熄灯睡觉,男女老少都“舞”动起来了。不论是从田里除草归来的大老爷们,还是为一日三餐辛苦了一天的妇女们,或者是从学校回来做完作业的孩子们,都会聚集在村中小广场,女人们欢情热舞,男人们在旁边欣赏或加入其中,孩子们则奔腾在篮球场上。
“这几年农村变化大了,晚上的活动也多了,前几年都是吃了晚饭早早睡觉,现在没有几个早睡了,我们辛苦工作一天,晚上看她们跳跳舞,心情愉悦起来反而不觉得累了。”日前,73岁的苏村村民黎全香说。文体广场的不断完善巩固文化阵地的建设,为群众搭建文化舞台。
农家书屋助推文化传播
全镇17个村,村村建起农家书屋,各类科技书籍等达到数万册,俄境村在2017年获得了“全国示范农家书屋”,是钦州市唯一一家荣登红榜的农家书屋。笔者深入其中一探究竟。“书屋在周一到周五由我们村干部值班管理,双休日则由学生自主管理,对此他们很感兴趣。一来小学生们可以看书学习许多课外知识,二来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会认真负责管理好书屋,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管理能力,村民们都十分赞同这样的做法。”俄境村委团支书蒙兰芳说。 除了有书籍,每个农家书屋都至少配备1台电脑,苏村和俄境村分别享受到农家书屋升级化共享工程,在书屋内有10台电脑可供人们上网浏览查询信息。
文艺队提振文化热情
振兴乡村文化,文艺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石塘镇共拥有86支文艺队伍,每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250余场。文艺队成员达数千人。这些人有种庄稼的、做生意的、有家庭主妇、有乡村教师,白天他们各忙各的,晚上不约而同聚在一起载歌载舞。逢年过节或是农忙时节,各村会自发组织文艺表演,庆祝节日或庆祝丰收。去年,为了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各村文艺队在镇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自编自演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汇演。“我们始终坚持‘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原则,让群众自己当导演,他们既是主角,又是观众,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表演,他们也乐在其中。他们有了切实的文化获得感,会更愿意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石塘镇党委书记刘小刚说,“以前‘文化下乡\’对农村群众来说只能‘望梅止渴\’,平时想看的时候无处可去。现在村民自导自演,随时随地在家门口便可欣赏到精彩的文艺节目,这样他们的文化需求才能‘解渴\’,村民不再仅仅是文化的搬运工,更是文化的生产者。”
新闻推荐
工作人员教选民填写选票本报记者陆铭通讯员程益摄本报讯(记者陆铭通讯员程益)为了推进国有农场生产经营企业化和社会管理属...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