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晓琳 通讯员 周秀英
课间苏老师和学生在一起
孩子们像新苗,她像雨露般滋润着新苗茁壮成长;孩子们像花蕾,她像春风一样吹拂着花蕾悄然绽开。说她是长辈,她更像孩子们的朋友一样开启着每个幼小的心扉;说她是老师,她更像母亲一般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她是谁——苏玉华三合水小学一名普通老师。7年的教学生涯让自己历练成为优秀的骨干教师,她那博大的爱心、强烈的责任心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家长的信赖。
爱生如子 谆谆教诲
苏玉华毕业于河池学院,2011年她赴广东省东莞市万江初级中学任教一年,2012年秋期毅然选择回到家乡三合水小学执教。因工作出色,2014年秋期,她被任为学校教导主任。
苏玉华平等对待每个孩子。用她的话说“世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对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她细心指导,耐心开导,三年级的何美美与8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语数双科从未及格过,苏玉华为这个小女孩“开小灶",和风细雨辅导,润物无声开导,2017秋期期末考试,何美美综合成绩显著提高,英语科考取了93分的好成绩,入学以来第一次从苏老师手上接过奖状和奖品时,她开心地笑得很纯很纯。苏玉华不仅关爱自己班的孩子,还特别关爱学校的留守儿童,陪留守儿童过生日、过中秋、庆元旦、庆“六一"等,并进行心理疏导。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她常常通过多种渠道与家长沟通,利用课余时间上门、电话、QQ、微信家访,努力架设家校沟通共管的桥梁。苏玉华把最美的芳华献给自己热爱的乡村教育事业,家乡父老竖起拇指:“把孩子交给苏老师,我们都很放心。"然而,对自己的孩子,苏玉华有时感到愧疚。2017年下半年,是灵山县义教均衡发展迎国检冲刺阶段,产假刚休50天的苏玉华提前回校负责均衡发展工作。工作多、时间紧、任务重,日夜加班……她无法按时给自己的孩子喂奶,开始时家婆按时间节点打电话叫儿媳回家喂孩子,到迎国检最关键时,深夜11时许苏玉华还在办公室加班。心疼孙子的婆婆只好抱着饿得嗷嗷待哺的孩子来到校办公室,面对哇哇大哭的宝宝,苏老师任凭婆婆数落,泪水嘀嗒嘀嗒说:“是孩子我都心疼"令在场的同事无不为之动容。去年底,灵山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检现场评估认定的喜讯传来,苏玉华情不自禁地在朋友圈里写下一段心里话:“义教均衡,让我得到了历练,让我从困惑到认识、责任、担当、党性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把有意义的课上得有意思
苏玉华对待每个孩子视如己出,作为一名骨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苏玉华主动上示范课,主动承担起学校年长教师的电化教学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如何在网上寻找资料备课,如何制作课件,如何使用电子白板、一体机等多媒体教学,如何进行课堂反思等等。2015春,她指导陈燕芹,阮雁增、檀林霖老师参加镇级教师基本功大赛,均获片区一等奖。赛后陈燕芹老师开心地说:“要是没有苏主任教我做课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2018春,苏玉华指导张传朝老师参加镇级中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又荣获决赛资格。但因决赛时间紧迫,在极有限的一个小时里必须协助张老师再次寻找资源,修改课件,苏玉华老师却毫无怨言,热心传教。赛后,张老师由衷地说:“苏主任做事严谨,要求高,跟着她,虽然辛苦,但收获很大,我们非常敬重她。"“苏主任敢想,敢说,敢做,是个很优秀的骨干教师。"何朝适校长竖起大拇指高度赞扬。
苏玉华在边远山区学校默默地奉献和付出,守望着学校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发展。先后25次荣获市、县、镇级“女工先进工作者"“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先进工作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个人"“学生资助工作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讲道莲台三尺前,含辛茹苦七年。在平凡岗位上,她用语言播种,用心血滋润,用智慧耕耘,用朴实无华的追求谱写自己的人生乐章,不忘初心,倾心教坛献芳华,牢记使命展风采。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韦义华通讯员李鹏均陆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区天天都会很温暖。”灵山县委副书记吴楷堂说,这是该县双鹤社区...
灵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