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进行扶贫产业开发,让山区贫困户更好更快地富裕起来,一直是崇左市各级党委、政府所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而发展林下经济则是尝试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对江州区那隆镇发展林下经济促进山区贫困户增收的初步探索,力图结合那隆镇的实际,提出一些适合崇左市其他乡镇发展林下经济助力精准脱贫的合理建议和对策,以供参考。
一、林下经济的概念
所谓林下经济,它是一种林业经济,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它是一种循环经济,有林禽、林畜、林菌、林药等多种形式,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它是一种高效经济,以科技为支撑,能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使林地的长、中、短期效益有机结合,极大地增加林地附加值。
二、发展林下经济对促进山区贫困村脱贫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增加贫困户收入。那隆镇丰富林业资源90%左右均分布于山区,全镇9个贫困村,山区村8个,占88.8%。山区农户人均林地面积为12亩左右,发展林下经济对于增加山区贫困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贫困户承包林地发展林下经济,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收益,避免了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而长期得不到收益的问题。
(二)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增加村集体收入。贫困村缺乏村集体收入一直是制约脱贫攻坚步伐的重要因素之一,那隆镇9个贫困村均存在缺乏村集体收入或集体收入低等问题。山区贫困村可以通过出租集体林下空间、集体林地入股、为林下经济合作社协调落实发展场地、提供服务等方式获得收益,不仅有利于盘活现有的集体资产,还能保障集体收入稳定性和连续性。
(三)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改变贫困村面貌。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和上级政策资金投入,解决山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有效加快山区村通硬化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的进程;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在林间养殖畜、禽,可以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居住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那隆镇发展林下经济的现状
经过近几年的宣传引导,那隆镇林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初具规模,有效的促进当地农户的增收。
(一)林下种养发展迅速初具规模。截至目前,那隆镇发展林下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其中:牛大力种植面积达1200亩,砂仁种植面积达2920亩;林下养殖黑山羊1200多只,养牛50头,养鸡12500羽,养蜂185箱,林下经济年产值达300多万元。
(二)林下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全镇现有森林面积2.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5.4%,其中:生态林面积713.3公顷,商品林面积20083.4公顷;在生态林中,属国家重点公益林面积的有67.7公顷,自治区重点公益林面积有645.6公顷。从树种来看,以松树和速丰桉为主。全镇农业人口人均拥有林地面积12.93亩,发展林下经济空间广阔,林地增收潜力巨大。目前,林下种养占用林下面积仅为8000多亩,占全镇林地面积的2.5%,仍有广阔的林下资源有待开发利用。
四、那隆镇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那隆镇发展林下经济既有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也面临种种制约和阻碍。
(一)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条件。一是气候适宜发展林下种植。二是林下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三是山区群众具有一定的林下种养经验。
(二)发展林下经济的劣势与不足。一是树木种植密度过大,限制林下种养的品种选择。二是群众对发展林下经济发展信心不足,顾虑重重。三是“单枪匹马”式经营市场,生存能力弱。由于专业的行业协会偏少,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
五、那隆镇发展林下经济的几点建议
林下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应将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全镇经济发展和解决山区群众脱贫难的新渠道。
(一)搞好宣传动员,形成联动效应。一是广泛动员营造氛围。多渠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等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二是积极试点,培育示范大户。通过试点村、示范大户的种养技术、管理经验,来激发更多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带一村的联动效应。
(二)做好统筹安排,选准种养模式。那隆镇林下经济应主要推广以下两种模式。一是养殖模式,即在林下饲养鸡、鸭等禽类,羊、牛等畜类,市场需求量大;二是种植模式,即在林地种植魔芋及蘑菇、竹笋和木耳等菌类植物,管理容易、技术可靠,并且经济效益能够得到较好保障。
(三)依靠科技手段,发展循环经济。一是积极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利用远程教育、电视、广播、网络等,为林农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以点带面,发动群众发展林下经济。二是学习借鉴外地发展林下循环经济的成功经验。推动林业发展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山绿民富的双赢路。
(四)加大政府投入,搞好资金服务。一是以发展林下经济为重点,积极寻求上级各部门在政策、资金、技术、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与帮助。二是充分利用扶贫政策资金,做大做强林下经济。引导和鼓励各村成立林下经济发展合作社,吸纳贫困户参与发展林下种养,通过扶贫小额信贷的形式解决发展资金不足问题,做大做强林下经济。三是农商行、邮政银行等金融部门要将林下经济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稳步推行农户信用评估和林权抵押相结合的小额信用贷款制度,扩大林农贷款覆盖面,共同促进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五)倡导合作发展,提升辐射带动。大力倡导“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引进相关企业,各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公司合作发展,引导农户与合作社签订林下种养发展协议,解决群众销售难题,不断壮大林下种养规模,打造地方产业品牌,辐射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政府的大力摸索与研究,也需要广大村民的热情参与和实践,更需要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帮助,希望全市有更多乡镇在确保林地生态效能的前提下,充分挖掘林地资源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经济效益,将加快林下经济发展作为促进山区贫困户脱贫的新渠道来抓。
(作者系江州区那隆镇党委书记)
新闻推荐
(记者李鹏钧)“我们今年分红2500元,贫困户增加收入,村集体的‘金库\’也鼓起来,实现双增收。”近日,记者在灵山县檀圩镇桥梓村委采访时,驻村第一书记刘如志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该村通过林下养鸡和发展...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