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新闻 灵山新闻 浦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钦州市 > 灵山新闻 > 正文

景奇不似人间世 ——雷婆岭石刻探秘

来源:南宁晚报 2013-05-08 07:01   https://www.yybnet.net/

雷婆岭石刻仍有谜团待解

每一座都市都在繁华下留存了一丝丝一缕缕历史的痕迹。一些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的记忆,也许并不为大众所知或留意,但总会被一些人或镜头有意或无意地留存。

在某座美丽都市中,你也许是主人,也许是过客,但都那么近地接触她。你可曾用心去触摸她的神经脉络,聆听她的历史呼唤,感受她的有力呼吸,阅读她的无穷魅力?其实,读城,乐在其中。

2013年4月1日,农历二月廿一,癸巳清明前三天,我们广西老作家学会青秀山小组一行五人,由原邕宁县志办粟主任带路,前往邕宁雷婆岭考察。

雷婆岭石刻是南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观奇特,久负盛名。据说那里有像太平洋复活节岛那样奇形怪状令人目瞪口呆的“巨石阵”,有像三星堆青铜器一般使人咋舌的天下奇观,有琳琅满目功力深厚的书法石刻的长廊,而且还有很多令人费解之谜……我们怀揣着好奇探秘、一解谜团的心情,前往探访。

探访前,我们查阅了诸多雷婆岭石刻的文献资料,发现果然是迷雾重重。

第一是雷婆岭的地址方位:有的说是“镇龙乡那蒙村”,有的说是“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到底哪一说是准确的?第二,雷婆岭地处偏僻荒野,前人为何要在这么个人迹罕至的地方题字刻石?第三,雷婆岭最早的一块摩崖石刻“胜似桃源”,落款题刻“嘉庆乙卯年孟夏吉日”,可是清代嘉庆朝并无乙卯年。第四,此处有如此众多的石刻题字,为何古县志文献均无记载?第五,石刻落款均为“孟夏五月初五端阳吉日”,这又是为什么?第六,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当地村民不到江河上划龙舟,而到此处深山里举行祭祀礼事活动,这是什么风俗?源于何时?第七,端午活动后村民都要采摘山上的兰草,采摘山芝麻回家煮水洗饮,这似乎与屈原《楚辞》所述的楚人风俗相近,楚、桂两地遥遥隔山隔水,在民间又有什么联系?……而历来诸多文献记载,对诸如此类的一系列疑问并无清晰准确的解析。

因此,我们把此行目的向市志办的领导作了汇报,得到领导的支持而派车出行,原邕宁县志办的粟主任应邀欣然担任向导,和我们一起踏上这次考察之旅。

粟主任是在蒲庙街上的车。他告诉我们,汽车可以一直开到雷婆岭山脚风景点之下。现在南宁很多有车一族,双休日驱车前来悠闲度假,一些中老年人也慕名凑钱租车前往,把自由游览的脚印留在了山上。

那天是阴天,远山田野都笼罩在一层朦朦胧胧的雾霭里,这正是中央电视台记者芮成钢所说的“没有污染的好雾”。

我们是上午10时多从市里出发的。车走五象大道,20来分钟便到了蒲庙。据文献记载,由蒲庙到雷婆岭是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然而我们一个多小时便到了。粟主任说,前些年,他陪市志办的领导到雷婆岭考察,恰逢雨天,到处都是烂泥,真是举步维艰啊!

道路没问题,我们的汽车却在那蒙坡附近出了问题了。我们只好弃车步行。

“遥望岭顶,高高的移动通信塔下,便是景点了。”粟主任说。

果然,步行10来分钟之后,南宁市政府新立的“雷婆岭石刻 南宁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黑色花岗岩石碑标志,便在半山腰迎接我们了。抬头往山上望去,满山满岭都被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丛包裹起来。一条灰白色的水泥小路,蜿蜒伸向山顶。沿着山路往上走,有时要拨开伸到眼前的枝丫才能继续前进。

岭顶颇宽,也较平坦。站在岭顶举目四顾,四周围的山峦,莽莽苍苍,被流动的雨雾遮挡掩映,好像隔着一层毛玻璃,让人有“雾里看花终隔一层”之感。

小路引着我们绕过移动通信塔,不久便往下倾斜,正当我们以为又来到了山下时,小路却突然往右一拐,呀……突然,一个深坑出现在我们眼前。

深坑有数层楼那么深,两边都是耸立的石壁和硕大的岩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块、这么形状奇特的石头,颜色是黑郁郁的,还带有一点赭黄,略呈方形,但边边角角却被鬼斧神工打磨得浑圆。坑底有数十米宽。人站在坑底,原来在山顶上时和身体平衡的树枝树干都升高到头顶以上了,好像天棚罗盖,伸在坑顶上方,天空被树木的枝丫分割成大大小小不规整的小块,显得破碎凌乱了。右边的石壁,却是刀切一般,整整齐齐,真是名副其实的“壁立”。一方一方的碑文,就凿刻在石壁上。左侧石壁旁边有几株虬曲的老树,还有在石壁出没的藤蔓和粗大的树根,让人想起苍老的岁月。往前看,啊,不是一个圆圆的坑,这坑还往前延伸,分明是一个狭长的深深的山谷,足足长七八十米,文献上称之为“裂隙”。但主要石刻仅靠近路口前端,且大多集中在右壁。坑底还散落有一些大石块。中间有一个石头堆叠而成的小小的奉祀山神土地的神龛,简易的石头拜台和香案立在龛前,香炉里横七竖八地插着香梗,四周围满地都是暗红色的鞭炮碎屑,湿漉漉地粘贴在地面上。

石刻面积有三四百平方米,共计四十三幅,有大有小,有直幅有横幅,还有圆形、扇形、对联式的。每一幅字的四边,都凿出明显的边框。字形则风格各异,楷书、行书、隶书,各展风姿。最大的字直径达到一尺多。内容多为赞美风景之语,如“胜似桃源”等,也有记功颂德的,如“隆恩渥泽”之类。甚至还刻有歌颂上世纪50年代初邕宁剿匪英雄徐汉林的诗文。石刻原是集文学、书法、石雕于一身的艺术,细细阅读欣赏品评,足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但是最让人惊叹不已的,还是这些石阵构成的景观,简直想象不出,大自然竟有这样的鬼斧神工,制作出这么奇异的境界来。这是只能出现在图画里、童话里和神仙故事里的景象。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它有某些相似,然而吴哥窟是人工雕琢、堆砌而成的,雷婆岭大裂隙却是“造化钟神秀”纯天然所为。

“这是我国南方著名的丹霞地貌,”广西楹联学会驻会会长廖铁星说,“与粤北韶关附近著名的丹霞山属于相同的地质构造。我去年采访到过的梧州藤县旅游胜地石表山也属于这一类。只是这里雷婆岭丹霞山的颜色却在暗红中更带郁黑而已。”

由于该处属砂质岩,质地松脆,因此刻凿容易,但也容易漶漫、剥蚀,大裂隙里不少古代碑刻已长了青苔,字迹也略显模糊了。我们学古人“拂拭残碑,依稀堪读”,仔细辨认石壁上的刻字。那幅人称雷婆岭“第一刻”同时也是“第一谜”的清庠生黄时新题刻的“胜似桃源”碑,字体是正楷,用硃红漆填满笔道,十分鲜明显豁,落款字却模糊了,也没有用硃红漆描出来。细细辨认,落款的“嘉庆”二字,“卯年”二字也都还清楚,“乙”字却不太清晰,只剩下部的下弯弓。我们于是便面壁猜测起来。这个说,显然“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肯定是当地人不识乾隆爷已故,嘉庆帝接班,改换了年号。那个道,可能字是乾隆年间写就,到嘉庆年才刻上去的。还有的猜测,是当时反清复明的天地会在广西活动频繁,可能是故意“摆乌龙”,暗藏玄机的……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广西楹联学会会长周绍麟毕竟熟悉古代文献,他观察久之,立即有了重大发现。他说:石刻上所谓“乙卯”年的“乙”字,应该是“己卯”年的“己”字,由于时间久远,经历了将近三百年,字体上部崩塌模糊了,让人们才误看成“乙”字的。当时我们身边没有暦书,也没有年代对照表,不能断定他的意见对不对。后来在归途上,利用停车的间隙,廖铁星用签字笔在一张纸上把干支逐年排写出来,发现黄时新题刻的嘉庆二十四年,正是己卯年,这就证实了周绍麟的判断是对的。这样一来,就破解了雷婆岭石刻困惑人们多年的谜团。粟主任最为高兴,兴奋地说:“破译了‘雷婆岭猜想\’,可是重大的收获啊!”

我们注意到,有关雷婆岭石刻的许多书里,都提到这个谜,但似乎作者都没有到过实地考察,多是以讹传讹,结果把谜团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记得苏东坡对流传了几百年的“石钟山之谜”也是困惑了很久,最终亲自前往探访,才破解了谜团。当然,即使到了实地,却没有认认真真作过细的研究,或者即使细看了,你的知识不够(例如我们没有天干地支等天文暦法和清代历史年代更替排列的知识),也还是瞎子摸象,弄不清楚的。

汽车水箱漏水,由于找不到修理工来修,只好带“病”上路。走走停停,回到南宁已是8点多钟万家灯火了。虽然很累,但此行有收获,再累也值得。

据说,这个裂隙是清代嘉庆年间邕宁秀才黄朝新和灵山县太平镇的仇效忠(清道光翰林)等几个读书人,在端午节时相约来到雷婆岭游览时发现的,当即题道“胜似桃源”。 读书人都读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源本是避世的天堂,他们却大书特书摩崖刻石留题,并且于五月初五端阳节大张旗鼓在此地举行盛大的祭祀酬神活动,显然是“不怕渔人来问津”的,应该说他们发现了一个祭祀天神与神灵勾通对话的场所。

雷婆岭附近还有一个雷公岭。这分明与壮族先民的雷神崇拜有关。雷婆岭一带圩镇乡村的地名都是“那”字打头的:那楼、那良、那蒙、那务(邕宁),那亷(灵山)等,属“那文化圈”,所以他们把这个裂隙叫做“望天岩”,后来还在附近建立了一个雷婆庙。五月初五,夏天来临,正是雷公雷婆逞威的时候,也是酷暑将到,农民辛苦劳作容易中暑发痧和患上肠胃疾病,而且春天大忙己过,稍有余闲,选取这样的日子举行祭祀酬神活动,舞龙舞狮抢花炮,唱采茶歌等,祈祷天神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合家平安、六畜兴旺,“望天岩”容易刻凿的砂岩便成了他们抒情寄怀的好地方。于是,每次活动后都刻石纪胜,一幅一幅刻下来,故每幅落款都是“五月五日端午”,逐渐积累,就成了石壁长廊。

傍晚散场时,不论男女老少,或是采一束紫芝草回去煮水洗身,或是扯一把山芝麻回去煲凉茶消暑。传说这一天,雷婆岭上的草木都是仙草,能消灾去祸。壮人历来有端午前后采药疗疾养生的好习惯,可见壮人搴芳和楚人搴芳,都是南方各民族的生存智慧和优良传统。例如,闻名遐迩的靖西药市,也是五月初五端阳这一天举行的。

山岭静悄悄的,没有其他游人,就我们几“丁友”踽踽而行。可以想象,再过两个来月,农历五月端阳节一到,这里的祭祀活动将会何等热闹!

有趣的是,关于雷婆岭的民间传说,却颇有些含混其词、颠倒黑白的意味:观音菩萨赴南海途经此地停下为百姓降福消灾去祸,却激怒了天帝,天帝遂派雷公、雷婆下来劈断龙脉,切断菩萨回天庭之路。所劈之处,便是今天的雷婆岭。

这个传说里,既有骆越文化的元素,也有汉文化的元素,更有佛教文化、道教文化的元素。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却是,既然崇拜雷神,为何传说故事中的雷公、雷婆却成了反面人物?

这个嘛,恐怕又是一个待解的谜团了。

陈谟志

黄善飞

新闻推荐

《漓江烟雨》拍得150万元 谢天成全数做公益

《漓江烟雨》本报讯(记者 黄璐燕)近日,广西籍画家谢天成收到“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的捐赠证书——他将自己去年搭上“神舟九号”的作品《漓江烟雨》参与拍卖,以150万元竞拍成功,并将资金...

灵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灵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景奇不似人间世 ——雷婆岭石刻探秘)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