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镇原讯(记者安志鹏通讯员张宁宁)今年以来,镇原县依托农村“三变”改革,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陆续建成运营45家“扶贫车间”,带动2778名群众就业,其中贫困人口1142人。
“我在外地打工七八年了,村里种植合作社成立后,我就回到了村里。农忙时候,我就种地,农闲了,我就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挣80块钱,这样既可以给老人做饭,也能照看上学的孩子。”城关镇原郑村村民寇俊霞说。
原郑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马继承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今年在原郑村、付坪村投资260万元,新建桃园583亩,套种万寿菊140亩,土豆150亩,黄芪50亩;新建钢架大棚140座,日光温室3座;为68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6人。
新闻推荐
文/图本报记者郑朝静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庆阳市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36.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3...
镇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镇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