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耀 通讯员 曹延延
今年48岁的王伟是镇原县殷家城乡北岔村人,曾担任过村里的文书、主任、支书。2012年,他响应号召,带头建办了北岔村第一个手续齐全、专业化、标准化合作社——智达养殖专业合作社。
刚开始建办合作社时,王伟的妻子不太支持,因为王伟一直忙村上的事,家里就剩下她一个人,她也不会养羊。但最后在王伟的坚持和劝说下,她不但支持建厂养羊,还成了王伟的得力助手。
王伟的羊场以小尾寒羊为主,开始效益并不好,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用心管理和经营,养羊规模逐步扩大,效益凸显。
王伟说,他原来养了140只小尾寒羊,一只羊两年三羔,年内至少产羔280只,每只羊羔按500元计算,就能收入14万元,扣除过成本,净收益也在7万元。
村里的群众看到王伟养羊的收益好,就开始跟着他养羊,从10只、20只的小规模养殖,到现在北岔村养羊农户达到80%以上,养羊成了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法宝”。
北岔村白岔组白富东是2013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4口人,一个孩子上大学,一个上高中,妻子患有慢性病,经常吃药,生活很困难。王伟经常让白富东到羊场干零活,白富东在这里学到了技术,就回家筹钱自己养羊,2016年,白富东家就实现了稳定脱贫。
“我发现养羊收益可以,心里就萌生养羊的念头。开始养10只小尾寒羊,发现收益不错,后来就慢慢扩展到20只,收入完全够家里开销,而且一年下来手里还有余钱。”白富东笑着说:“开始叫我养羊时,我还不太乐意,认为效益不好,不如种植全膜玉米实惠。”
2016年,王伟积极响应县上号召,改建羊棚,更换品种,引进中盛公司湖羊。他先购买了50只湖羊,精心圈养,不到半年就产羔84只,现湖羊数量已达到180只。县内许多养羊大户都慕名前来参观,学习他的好经验和好做法。
北岔村委会副主任陈占清说:“王伟是我们村养羊养得最好的,带动了我村贫困户养羊的积极性,增加了群众致富的信心。”
王伟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实行“五统一”管理,逐步壮大合作社,突出带贫效果,带动12户贫困户脱贫。
自智达合作社建成以来,村民马宏贵就经常在合作社打零工赚钱,今年又入股到合作社,年底可分红1500元左右。“我还种植了15亩紫花苜蓿,合作社以市场价格收购,每亩收入在400元左右,一年下来能收入1万元左右,脱贫有指望了。”马宏贵高兴地说。
村里人都说王伟养羊有“秘诀”,但王伟笑着挥了挥手说:“我就是喜欢和羊打交道,哪有什么秘诀,如果真要说什么秘诀,那就是勤奋。”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先朝阳通讯员刘耀镇原县今年以来创新产业扶贫模式,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努力把贫困村资源潜力转变成发展能力,不断加大...
镇原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镇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