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涂文奎通讯员王瑾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闲暇中,喝酒打牌、拨弄是非的少了,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如今,深入镇原县各乡镇村组,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文明之风,这也是该县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大力推进城乡文明建设带来的可喜变化。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自古以来,家风家训一直是中国人血脉同源的精神坐标,寄托着对本族先贤的追慕敬仰,更以凝练的嘉言懿行对后辈进行着鞭策教诲。
好家风带动好民风,小家庭传递大美德。近年来,镇原县广泛开展“传家训、亮家风、评家规”活动,通过口述记录、文献查考,面向19个乡镇215个村300多个家庭,征集平泉虎泉张氏“六十四字”等优秀家规家训37条,编辑成册,并组织乡贤、文化能人在茶余饭后广泛宣传讲解,邀请县内书画名家进村入户书写悬挂,激发村民文化自觉和道德自律。
“家谱不仅是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而且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所谓‘尊谱施教\’,一部家谱,就是一本教科书,它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子孙后代的影响将会世代传承。家谱中的祖训家范、治家格言、族规家戒、艺文著述等内容,都充满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镇原县刘氏家谱编撰人刘先生说。
同时,该县开展“我们的节日”、农民文化艺术月、“六评一创”“12345”文明家庭评选、“小手拉大手 文明齐步走”等主题实践活动 360场次,创建五星级农户1365户,全县知善事、学善言、比善行的氛围更加浓厚,社风民风出现了可喜变化。特别是《镇原慕氏家族“六本”传家、涵养乡风》在甘肃廉政网每周家规家训专栏发表后,被甘肃电视台采访拍摄成了《慕氏家风 镇原精神》专题片在经济频道播出,传递了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好规范破除旧习俗
镇原县“90后”新人周佳诚选择参加了庆阳市“五四精神革故鼎新·移风易俗青年先行”的集体婚礼,家在农村的他看到周围的普通家庭因为彩礼让婚姻和爱情变成了“甜蜜的负担”。新时代、新气象,作为新青年,他认为婚姻不应该成为自己的负担,周佳诚告诉记者:“我和妻子达成共识,抵制天价彩礼,婚后踏踏实实工作生活,才是我们幸福生活的根本所在。”
针对“天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镇原县组织开展了“破除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推动移风易俗,促进文明养成。制定出台了《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指导意见》《规范婚嫁彩礼和丧葬活动的意见》,由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示范带动,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村规民约发挥作用,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在全县形成了“好人好事有人夸、歪风邪气有人抓”的乡风文明新气象。
与此同时,还制订出台了《镇原县推动移风易俗工作考核办法》,组织与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签订承诺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一约四会”(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村民议事会)建设,推进“一厅一馆一园”落地,大力遏制了封建迷信、赌博败家、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不良风气,倡导了丧事简办、婚事新办、“神事不办”。
好榜样引领新风尚
一个好人,就是一个引领文明的鲜活“载体”,就是一台精神文明的“播种机”。
掀开镇原县2017年度“身边好人”榜,最美助人为乐人物刘等锁、最美见义勇为人物邓友豪、最美诚实守信人物焦学刚、最美孝老爱亲人物段丽霞……他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各个群体,但是他们有一种共同的品质和追求——崇德向善,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和名字——镇原榜样。
一个个平凡的名字,一个个平凡的身影,却演绎出了一个个不平凡的故事。
近年来,镇原县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新乡贤等典型评选,挖掘培育各类模范人物46人,设立善行义举榜167个,2300多名的凡人善举和先进事迹上榜公示,让善行义举上榜,为孝行模范立传,使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全市孝老爱亲模范马银萍、“最美电力金花”焦淑娟、雷锋乡邮员赵清龙等一批重大典型,为培育互助友善的文明新风和道德品格提供了鲜活教材。
时下,“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传好人、颂好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在镇原县传遍了千家万户。
新闻推荐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热爱科学技术则国家具备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在庆阳市教育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善于钻研科学学科、乐于...
镇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