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镇原讯(记者 张文智 通讯员 慕 诚)近日,记者来到镇原县新集乡新庄村,沿着用砂石和破旧沥青块铺筑的便道来到了居住在半山上的村民王会珍家。只见新修的院墙和大门内,红砖新砌的窑面,一串串金黄的玉米整齐地堆放在院落里,王会珍正和自己的小孙女在院落里忙碌着。虽然只有女主人一人在家,但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让人耳目一新。
王会珍招呼我们走进了她家的窑洞,光滑的墙面,电视机、电冰箱、饮水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敞亮的窑洞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昏暗。说起如今的家,50岁的王会珍感慨地说:“要不是有危窑改造项目,我的家不可能有这样大的变化。这次翻新窑洞,总共花费了3.2万多元,项目上补助了1.15万元,我自己只花了1.9万多元。要是重新修的话,最少要20多万,我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这样重新翻新一下,还能住一二十年!”
记者从县住建局获悉,自危房改造工程启动以来,镇原县本着按照“先危房、后旧房,先窑洞、后平房,先困难、后一般”的原则,采取“县级财政补助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社会捐助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资金,最大限度地整合资金投入危房改造。与此同时,该县针对不同农户、不同危改,因村施策、因户施策,逐村逐户制定改造计划,靠实改造责任,真正推动农村危旧房改造由“分散改造”向“精准改造”转变。今年,该县计划落实危房改造9370户。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文智通讯员李宏岳郭治斌王瑾“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千古绝唱《咏鹅》,人们早已是耳熟能详了。原本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风光,却在镇原县屯字镇白咀...
镇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镇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