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联行动中,镇原县委组织部筹集帮扶资金4万元,帮助上肖乡西岭村20户贫困户购买了小尾寒羊,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一条致富的路子。(资料图)本报通讯员 慕 诚
本报通讯员张绪勇刘耀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宏伟目标让正在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镇原人民再一次坚定了信心,充满了希望。围绕这样的目标和任务,镇原县新一轮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也日益清晰:以建设全省玉米生产大县为总抓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镇原县县长李崇暄说:“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纺织、汽车、食品、医药、材料等行业,开发空间广阔,引导群众种植全膜玉米的前景十分光明。”为了做大做强这项新的富民支柱产业,镇原县制定出台了加强全膜粮食地膜管理工作的通知、全膜粮食生产验收考核办法等文件,建立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责任制;在政府门户网、镇原时讯、县电视台等媒体上开辟专栏,广泛宣传全膜玉米种植技术和效益;组织种植大户、高产典型现身说法,算账对比,引导群众种植全膜玉米;县、乡、村党员干部推行“包地块、包覆膜、保技术、包管理”责任制,实行“三靠实一签订一收取”工作法。县财政多方筹措资金,对种植农户以每亩10元的标准进行地膜补贴;积极协调省级项目,争取投资购置拖拉机、旋耕机、覆膜机、起垄机等农机具,为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顺利推广提供保证。同时,延伸产业链,引导农民以玉米和秸秆为原料,养鸡、养牛、养猪,使全县家畜饲养量达到100万头(只)以上,禽类饲养量达到100万只以上,以草食畜牧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
县委书记周伟说:“着眼于延长产业链,要大力发展全膜玉米和相关加工业,积极培育专业合作组织,逐步把产加销各个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努力形成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培育进程。”
从宏观方面,以建设“优质特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县”和“循环经济产业聚集示范区”为主线,高水平、高层次建设金龙工业集中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和发展后劲。加大招商引资和引企入园工作力度,加快建设金龙工业集中区二期工程,不断扩大集中区的建设规模,到“十二五”末,金龙工业集中区总面积达到1000亩,入区企业达到20户以上,年产值达到12.5亿元。按照“一区多园、多点布局、全面发展”的思路和“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把屯字、平泉、孟坝、三岔等重点乡镇的工业企业统一纳入到金龙工业集中区进行规划、建设和核算,充分发挥产业集聚、辐射、带动功能,使其成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孵化园和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争取将金龙工业集中区晋升为省级工业集中区。
从微观方面,以玉米为资源,引进中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亿元,启动建设3600万只肉鸡产业化和2万吨抗性淀粉项目,并在临泾、太平、孟坝、郭原和平泉等15个乡镇新建标准化示范养殖小区30个。加快庆阳市澳恺食品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建设,用玉米淀粉做成绿色、环保、品质好的盘子和碗等一次性降解餐具。拓宽“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在平泉、新城、中原等乡镇建立千亩玉米良种更新换代基地,免费为农户提供玉米种子,承诺保价收购,保证每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政府扶持、招商引资、启动民资等方式,加快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型企业,既催生新的产业企业,又让群众在处理种植垃圾中获益,从根本上解决“白色污染”的问题。
粮多则民富,民富则县强。面对新的机遇,镇原人民将高擎十八大确立的旗帜,围绕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发展有激情、工作讲方法、服务重细节”的理念,发扬“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工作作风,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把助农增收作为主要任务,延伸产业链条,使全膜玉米种植变成一个富民支柱产业,使这一农业产业滋生出多个工业产业,走活全县工农“一盘棋”,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镇原讯(记者先朝阳通讯员张绪勇)镇原县在农村创建1900多个“党群互助组”,落实各类致富项目732个,带动农民脱贫4万多人。镇原县各级党组织积极为“党群互助组”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资金、信息、技术...
镇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镇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