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新闻 正宁新闻 华池新闻 合水新闻 宁县新闻 庆城新闻 镇原新闻 环县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庆阳市 > 正宁新闻 > 正文

“糖人”王新红 传承家族百年手艺 熬制甜蜜幸福生活

来源:陇东报 2019-02-13 01:00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刘萍凝路娜

还记得小时候吃过的“板板糖”吗?每年快过年时,街上卖的“板板糖”,是许多人甜蜜的记忆。

新春时节,记者来到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王新红家,王新红正在和妻子、儿子做糖。

王新红告诉记者,“板板糖”也称为“拉板糖”,这种纯手工制作的拉板糖,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首先将10斤左右的小麦浸泡8天左右,等麦芽长至大约1厘米时,再将50斤小米在水中浸泡7小时后捞出,早上4点起床开始蒸小米,蒸的过程中搅拌6到7次。两个小时后,再将小米和小麦芽混合搅拌均匀,装入瓮中进行发酵。发酵结束后,用开水将所含糖汁冲下,再把糖水倒入锅中加热3小时,加热过程中要不停地搅拌。1个小时后,糖汁搅拌成糊状,用勺舀出倒入案板上,趁热尽快拉扯,拉扯成大块糖板,随后进行切割。整个过程从早上4点多开始,持续到下午5点多结束,历时14个小时。

原材料、时间、火候决定了板板糖的口感,这是王新红在十多年做糖过程中收获的经验,刚开始的几年,每次做出的糖,他都要先尝尝。到了现在,王新红不需要品尝,只要看一眼,就知道糖的口感如何。

追溯起王新红做糖的经历,要从整个王录村说起。王录村一直有种植小麦的传统,而小麦是做糖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王新红从记事起,就知道爷爷辈的老人们会做糖,做糖的手艺已经传承了100多年。后来,王录村制作拉板糖的手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3月,正宁县文化馆授予王新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

王新红回忆道,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能吃上糖,经常用玉米换糖吃,用来做糖的窑洞,通常都很温暖,冬天待在里面做糖很暖和,这成了王新红记忆里最甜蜜的时光。因此,长大后也要成为做糖人的心愿就种在了年幼的王新红心里。

做糖虽然辛苦,但为王新红带来了不薄的收入,每年从10月开始,王新红要忙碌近半年的时间,平均每年做3000多斤糖,可收入7到8万元,生意好的时候,一天就能收入上千元。现在,王新红做的糖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广泛传播,已经卖到全国各地。今年,他打算在家门口开一个小型糖厂,雇七八名员工,将家族的做糖手艺传下去。

新闻推荐

正宁县春节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本报讯(记者张丽娜)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为使全县人民度过一个喜庆祥和、文明节俭的幸福年、快乐年、文化年,正宁县精心准备2019...

正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正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糖人”王新红 传承家族百年手艺 熬制甜蜜幸福生活)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