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旱码头”焕发新活力
本报记者 先朝阳 通讯员 涂文奎
数十台机械有条不紊地运行,上百名工人正在紧张施工……虽然已经进入冬季,但走进陇东农副产品加工贸易“旱码头”——庆城县驿马工业集中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驿马关”地处董志塬北端,是接通塞外和关中的咽喉要道,被誉为陇东的“旱码头”。
近年来,庆阳市按照“西部特色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区,甘肃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经济示范区,庆阳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加大驿马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形成了以驿马为中心,辐射带动西峰、庆城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使这一传统商贸交易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经过我们连续多年的努力,驿马工业集中区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庆城县委书记葛宏告诉记者,“通过搭建园区这个平台,引来了‘资金流\’‘项目流\’,形成了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良好氛围。这些项目的聚集,补齐了庆城的产业‘短板\’,勾画出庆城工业发展的新版图。”
2012年,庆城县紧紧抓住全省“3341”项目建设和市上“一区四园”战略机遇,邀请专家勘察论证,将庆城县驿马工业集中区升级为市级工业集中区。集中区规划涉及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设备维修、建筑建材、果品储运、商贸服务等行业,目前入园的以白瓜子、油葵、苹果等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外向型企业集聚效应明显。这些企业中,有自营进出口权的就达13户,年加工销售各类农产品150万吨以上,产值5亿多元。瓜子仁、浓缩果汁、膨化苹果脆片等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1050多万美元。在推进工业集中区建设的进程中,县上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做到城市发展与产业成长“两手抓”,不断增强集中区的产业配套、物流配送、商务信息等综合服务能力。
“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大发展”,这是驿马工业集中区的奋斗目标。目前,庆城县及集中区管委会累计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奖励3110多万元,使集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惠农企业改造升级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同时,围绕“农产品食品加工基地”功能定位,依托特色农产品资源开发,以创业型园区建设为目标,县上加强宣传推介,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提升人才工资待遇,强化员工教育培训,使集中区成为一个吸纳资金、留住人才的“洼地”。目前,集中区共引进博士生3名,研究生2名,接收大中专毕业生86名,引进企业创新管理人才23名,为集中区快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今年以来,驿马工业集中区内的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共靠实重点工业项目17个,其中农产品食品加工类项目12个,配套服务项目5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4亿元。
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集中区发展的突破口来抓,是驿马工业集中区最为显著的特点。县上和集中区管委会借助兰洽会等各种招商平台,广泛进行宣传,营造了较好的招商引资氛围。今年,新入驻的庆城佳鹏土特产白瓜子深加工、甘肃大洋石油管道涂层防腐处理等项目已相继投产。中国荞麦产业园项目已正式挂牌运营、全面招商,并有总投资5.5亿元的中国荞麦博览中心、中国荞麦商业街和荞麦粗加工厂等3个项目成功签约,进入实施阶段。
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运行高效率、产出高效益,驿马工业集中区以创建“国家级绿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物流基地”为目标,计划到2015年,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制造、生物医药、科技产品研发为主的各类企业遍布集中区,同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真正使集中区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促进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撑点。
新闻推荐
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馆王国强出席仪式本报庆城讯(记者先朝阳)5月16日,庆阳岐黄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开馆暨国家中医师承甘肃岐伯基地揭牌仪式在庆城县举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中...
庆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城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