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曹康)近年来,宁县太昌镇不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为闲散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使留守儿童不再远离父母、空巢老人有了依靠、留守妇女有了工作,成就了贫困群众家门口脱贫致富梦。
在太昌镇富邦“扶贫车间”,业务骨干刘花梅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今年41岁的刘花梅是太昌镇申明村人,家里收入全靠丈夫在外打工。2018年丈夫突发心脏病,让这个本来还算过得去的小家庭一度陷入了困境。“老公由于心脏病不能干重活,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家庭开支比较大,所有的重担都落在我一个人身上。”刘花梅说。
正当她一筹莫展时,村干部告诉她,镇上成立了“扶贫车间”,优先招收贫困群众务工,没有打工经验的刘花梅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很快她就成了一名业务熟练的产业工人。“这个工作是计件制,一个月收入3000元左右,解了我的燃眉之急。”刘花梅说。
今年,太昌镇协调甘肃川庆劳动防护用品有限公司和镇村两级共投资120万元,采用“公司+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模式,改造生产车间2800平方米,新购置设备60台,建成了富邦“扶贫车间”。该“扶贫车间”计划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00名,车间年产值1800万元左右,目前已培训上岗5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7人。
为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实现赚钱顾家两不误的目标,太昌镇不断加大“扶贫车间”建设力度,充分利用集镇小区门面、集体闲置资产,依托骨干企业,建成“扶贫车间”3家,带动就业500余人,其中贫困户300余人。
据太昌镇党委书记张丽萍介绍,近年来,太昌镇把“扶贫车间”建设作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不断加大建设力度。通过发挥政府“引力”、释放企业“动力”、激发群众“内力”、提升管理“能力”,建成了“伊人绣”“富邦”“绿源”等发展势头好、市场前景好、带贫成效好的“扶贫车间”,有力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
新闻推荐
实习生王富强本报记者郑朝静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战略支撑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质量和保护...
宁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