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温聪聪)造型各异的香包、民间特色浓郁的剪纸、底蕴丰厚的文旅产品……随着端午节临近,走进西峰区锦绣坊民俗文化产品一条街,灵巧的绣娘们飞针走线赶制香包,工作人员分类对香包进行包装,浓郁的香草气息让人心旷神怡,处处呈现一派忙碌的景象。
近年来,西峰区紧紧围绕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项目建设、文化招商引资、文化资源普查和文化集市建设等工作,大力实施“文兴西峰大产业”发展战略,采取行政推动和市场拉动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整体推进民俗文化产业发展。
为了把淳厚的民俗风情打造成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和经济支撑,西峰区积极争取资金,培育龙头,建办基地,先后建成了义渠戎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后官寨镇南佐村左焕茸香包刺绣生产基地等文化产业基地,打造了“香包刺绣一条街”“民俗文化产品一条街”和“北部文化商城”等文化商品集聚区。后官寨镇南佐香包刺绣基地、庆阳剪纸民俗文化传习基地、庆阳窑洞剪纸博览馆等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截至目前,全区基本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保证了“产、供、销”各个环节的有效链接。
在推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上,制定实施了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培训计划,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区文化馆每季度组织举办一期高层次培训班,各乡镇、街办坚持每月针对初学者办一期培训班,“三区”人才、艺术大师、刺绣能手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组织开展香包、刺绣、剪纸对口交流及培训活动。
西峰区还通过组织举办庆阳端午香包民俗文化节、油菜花节、庆阳农耕文化节等节会活动,提升香包民俗文化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区内外资金投资香包、剪纸、刺绣等民俗文化产品的研发及生产。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电台、电视、报刊等多种手段,加大对全区民俗文化产业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提升西峰区民俗文化产品的影响力。
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如今,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已成为西峰区朝阳产业、支柱产业,成为转移富余劳动力、增加群众收入和促进就业的重要渠道。截至目前,全区共创办“文化集市”7个,“三区”人才指导站4个,“三区”人才示范点10处,营销公司45家,从业人员1.3万多人,年均生产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600万件,产值达500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马小隆)6月19日,第26届“兰洽会”庆阳市筹备工作推进会议在庆阳宾馆召开。副市长吴丽华主持并讲话。会上,市...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