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郝芳
废弃轮胎、破脸盆、旧瓦片、旧水缸……当这些废旧物品华丽“变身”后,就成了西峰区董志镇冯堡村的独特风景。
5月21日,记者来到冯堡村,一进村庄,就被道路两旁用废弃物打造的仿古营帐、象棋文化长廊、垃圾分类箱吸引。废弃的旧砖瓦,成了门前小花园的装饰品;常年不用的旧磨盘、旧水缸、石碾经过搭配组合,成了村里的微景观;废油桶、废木料“变身”为错落有致的栅栏;曾经杂物堆积的房前屋后,如今栽树种花、干净整洁……冯堡村村民用自己的巧手扮靓了家园。
说起村里的变化,今年88岁的村民脱扶国颇有感慨,“以前路不好,天阴下雨都是泥,旱厕味道大,夏天蚊虫苍蝇多。现在厕所改成水冲的了,村里的环境好了,我们的心情也好得很。”脱扶国和老伴坐在门前核桃树下用废旧轮胎做成的简易沙发上和记者唠着家常。
“现在我们的生活大不一样了,村上给我们家家户户门前都放了垃圾桶,墙上贴着分类说明,将柴草放入营帐内,既美观又方便取用,还有专门的垃圾分类收集站,环境好了,大家的精气神也更足了。”村民何建国说。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改善村容村貌的重中之重,冯堡村积极探索适合本村的垃圾分类方法和处理方式。“我们给每户村民都配发了垃圾箱,分别印着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生活垃圾的字样,方便村民辨别,并通过张贴‘建筑垃圾请倒至垃圾填埋场’的温馨提示,制作垃圾分类知识解读,提高垃圾回收利用率。”冯堡村村委会副主任杜志杰说。
作为西峰区人居环境提升整治示范村,冯堡村将全村规划为居民安置、产业发展等5个区块,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扫黑除恶、象棋文化等长廊5处、微景观36个、示范路3条。把“厕所革命”作为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具体措施,完成改厕336户,改厕任务全部完成。投资10多万元,修缮水文化主题游园,倡导节水环保理念。恢复“文革”时期的知青大院,搜集整理各类生产生活用具32件,知青实验器材6件,真实还原了“文革”期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活动场景。同时,以旧轮胎、旧砖瓦、旧钢材、废油桶等为元素,打造美丽庭院18个,庭院硬化560平方米,墙体彩绘22面,建成柴房23个、花坛56个,打造出了家家种绿、户户和美的和谐景象。
新闻推荐
实习生王丹华本报记者闫慧城市绿化的维护工作与城市的精神面貌息息相关,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发挥着重要作用。...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