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耿洋洋
盛夏,走进西峰区什社乡文安村魏正健的兔舍,一排排兔笼整齐排列,一只只兔子觅食、小憩……每天天刚蒙蒙亮,25岁的魏正健便一头扎进兔舍,从给兔上水、喂食,再到检查兔子健康状况,就一刻也不能消停了。
魏正健一家是西峰区的建档立卡户,父母靠在家种庄稼,务弄果园,打零工维持生计,紧巴巴地过了大半辈子。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18岁毕业之后,魏正健凭借着所学的工程电工专业知识,一直在外地打工。刚开始收益可观,可后来打工的小企业关停并转,他的活儿越来越少,而且一年的工钱有时还会被拖欠。于是魏正健寻思着在家门口找点事干,改变家里的窘迫状态。
201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正健听说养殖兔子投资低、周期快、效益好。他便先后辗转赶往山东济宁等地进行考察学习。回家之后,先后从陕西、宁县等地,以每只160元的价格共购进了包括伊拉、比利时、莲山黑兔等品种在内的优良种兔20只尝试养殖。
养殖初期,由于不懂防疫技术,20只种兔活了15只。“眼看着兔子一个个死掉,那几天我急得吃不下饭。”魏正健说。查看兔子死亡原因后,魏正健意识到自己的养殖技术不够专业。他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请教技术员,学习养兔技术。为了观察兔子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在兔舍里一蹲就是大半天。他还加入了庆阳兔友交流微信群,“群成员除了养兔子的,还有西安养兔技术经济研究所郝智敏等养兔专家,大家会在群里交流养兔经验和心得,讨论销售情况,从那里,我慢慢学习到了一些养兔技术。”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今年3月,有了技术支撑的魏正健胆子放大了,他再次从镇原购进了60只种兔,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让繁育种兔,并不断进行劣品淘汰,留下优良品种。6月15日,他养殖的第一批兔子可以出栏了,以每斤8块钱的价格,卖出了40多只,收入1600多元。
“目前剩下的种兔,开始陆续生崽了,眼看着可以繁殖400多只兔子,我又要开始值夜班了。”魏正健说,一只种兔每年可繁殖10胎,每胎产仔10多只,为了保证兔子的品质,一般只留下个6到8只,部分留作种兔,部分作商品兔,商品兔饲养3个月就可出售。“兔子投资少、繁殖率高、见效快,只要勤劳肯干,我相信收益还是不错的。”魏正健对养兔致富的前景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艳丽)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甘肃督察以来,庆阳市高度重视,要求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