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焦敏龙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全面素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就业升学压力、父母过高期望及自身心理调节能力弱等原因,使得青少年群体心理患病人数出现增加趋势。
青少年成长的烦恼
前不久,13岁的乐乐(化名)上语文课总是低着头,尽管坐在前排,但整堂课下来几乎不与老师进行眼神交流。为此,班主任付老师课后多次找她谈心。后来,付老师了解到,乐乐不开心是因为前两周,她在课堂上当众读了乐乐的作文,而乐乐却认为这篇作文内容涉及自己很多“小想法”,同学们会笑话她。得知原因后,付老师耐着性子鼓励乐乐“其实这篇作文写得很不错”,并表达了歉意,表示以后再读作文时,一定征求学生本人的意见。
青少年在青春期往往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人际关系较为敏感。回忆前段时间17岁的女儿欢欢(化名)闹情绪的一幕,王女士至今仍然十分困惑。前不久,她发现欢欢每天上学、放学总和一个男同学结伴而行,做完作业经常背着父母,躲进卧室发微信。观察到女儿的这些细节变化后,王女士判断女儿极有可能早恋了。一想到马上要升高三考大学了,王女士又气又急,选择在欢欢做完作业后找她谈心,可面对早恋这个尴尬问题,欢欢矢口否认。
为了制止女儿早恋的苗头,王女士又私下去找了班主任。经过沟通后,班主任将欢欢和这名男生的座位进行了分离调整,还和欢欢进行了谈心谈话。得知妈妈来过学校后,欢欢和妈妈大吵一架。从那以后,欢欢在家少言寡语,时常一个人闷在卧室。事后,王女士也反思自己这种做法是否有些冲动,但究竟如何处理,她依然感觉很困惑。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眼望四周阳光照”。尽管歌词里这样唱,但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今年5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
记者从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身科了解到,近年来,庆阳市青少年群体存在的心理疾病主要有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应对方式问题和主观幸福感缺失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焦虑感、抑郁感、孤独感、自责感更为普遍。
心理疾病多发原因何在
青少年心理疾病多发,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身科主任完颜长旭介绍,心理疾病属于一种家族遗传病,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决定。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快节奏导致的思想焦虑、空前巨大的信息量引起的知识恐慌、多元化的社会人际关系、消费方式的差异、公平理念下的不公平事实、长辈溺爱等,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群体心理疾病逐渐增多。
完颜长旭举例指出,考试综合征、严格管束引发的反抗性焦虑症、恐怖征、学习逃避症、癔症、强迫性神经症、恋爱挫折综合征、网络综合征等都是近年来青少年群体患“心病”的典型病症。
完颜长旭进一步解释,从家庭内部环境来说,一方面,少儿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期,在这个阶段,父母感情和谐、兄弟姐妹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往往使个体形成谦虚礼貌、随和诚恳、乐观大方等良好的人格特征。反之,则易使个体形成不良的人格特征。另一方面,“00后”“10后”多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较多受到父辈、祖辈溺爱,家长对其考试成绩、升学、成才期望普遍较高,这一群体存在适应生活能力差、社会交际能力弱等弱点,面对父母“望子成龙”的期待,易产生恐慌、焦虑和内疚的心理。
从青少年个体来分析,青少年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他们的心理状态还不稳定、理性认知结构尚不完备、生理成熟与心理发展未达到同步成长。一遇挫折,内心时常出现对社会、家庭的依赖与叛逆两种认知冲突,个人情感上会出现成就感与挫折感交替影响思维的情况。在这样的状态下,青少年自我意识脆弱、生活阅历较浅、抗挫折能力较低,因而容易产生心理疾病。
“青少年阶段出现心理疾病,若不早发现、早治疗,不仅会影响其自我意识和人格的形成,还可能影响家庭和社会。”完颜长旭说。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孩子心灵蒙上“灰尘”后该怎么办?对此,记者随机采访了解到,有的家长表示自己也会跟着孩子一起焦虑;有的家长则认为“这并不是大问题”;也有的家长坦言自己不知所措,不懂得科学处理;还有的家长表示“从没觉察到孩子有任何情绪问题”。
庆阳心理咨询师协会副会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平多年在庆阳五中心语坊从事学校心理辅导工作。他介绍,根据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指南》,学校规定学生在校期间,校园心理辅导室每天开放,课间、课后等非上课时间也有一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并安排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值班。近年来,学校以沙龙、座谈、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辅导。今年5月21日至25日,还围绕心理知识宣传、心理知识普及等内容,开展了首届校园心理健康周活动。
“在我国,社会各界一直存在着对心理健康认识的误区,人们普遍重视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其实,除了成绩,更应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完颜长旭说。
他指出,青少年心理疾病的介入治疗,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具体来说,在家庭方面,父母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精神放松和内心自信。反之,青少年易处于孤独无助的境地。家长应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关系,对孩子有适度的期望,用发展的视角来审视孩子和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校方面,应切实践行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组织并引导青少年参加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健康向上的集体活动,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学校应切实做好校园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为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如果发现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早转介到专业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新闻推荐
文/图本报记者闫慧路娜实习生米静2016年,庆阳市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市,市区建设期为3年,试点区范围北至东西大街...
庆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庆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