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耿洋洋
建立民情工作联接机制和民情工作整合机制,解决民族领域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民族政策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学习民族政策法规,管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领域和谐稳定……近年来,西峰区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夯实民族工作基础,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机制+帮扶”织密民族团结连心网
西峰区南街街道办事处依托社区管理体系和信息平台构建了“街道-社区-小区-楼栋-居民”的五级网络组织体系,形成了全面掌握实情、及时反映民情、迅速解决问题、有效化解矛盾的社会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先后为身患残疾的瑶族居民白芸送去了轮椅,对马占光、马增福等少数民族居民进行了临时救助。
“我们将南街办所辖的8个社区共划分为66个区域网格,每个网格内约200至550户,由一名管理员和17名信息员对辖区居民进行管理,促进我们对辖区内少数民族居民的精细化服务。”南街办工作人员雷睿说。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西峰区共有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131人,其中回族101人、维吾尔族16人、藏族7人、蒙古族4人、苗族2人、畲族1人。
“基地+宣传”丰富载体促和谐
近日,西峰区彭原镇在集贸市场设立民族政策咨询点,发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资料,为群众讲解民族政策法规,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活动,营造共创共建的浓厚氛围。
近年来,西峰区利用小什字百盛新天地等34个LED屏,播放民族团结宣传口号1500多条,在庆西公路、西合公路和各乡镇(街办)、村部(社区)门前悬挂宣传条幅60多条,制作宣传牌20余块,绘制文化墙40多平方米,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氛围。
西峰区还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在后官寨镇左咀村采取“3+”模式建立基地,成立少数民族群众技能培训中心,并在赵咀、沟畎等村协调10个产业大户,设立养羊、养牛、果树栽植、蔬菜种植、苗木培育等10个实践教学点,为广泛开展少数民族群众技能培训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学习+行动”同频共振筑团结
连日来,西峰区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现场气氛热烈,参赛队员踊跃答题,展现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理论水平;民族宗教业务培训班里,学员们认真学习《宪法》和《宗教事务条例》,提升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同时,对城区内40家“清真”标识标牌食品进行专项联合检查,对不符合《甘肃省清真食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的清真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下发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建立清真食品舆情处置机制,结合公安“大情报”平台梳理线索,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全面加强涉清真食品舆情监测,规范清真食品生产经营秩序。
此外,西峰区各学校坚持“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宗旨,秉承“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理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融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教学工作中。“通过参加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队会和民族团结故事演讲比赛,制作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手抄报,我不仅了解到更多有关于民族团结的知识,还懂得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回民小学六年级学生米城麟说。
新闻推荐
■陇东报/掌中庆阳记者李彦臻本报讯5月21日,市委常委、副市长信访接待日活动在市信访大厅举行。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
庆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庆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