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华
(一)
路过一棵柳树,就是瓦崾岘村了,这是环县八珠乡的一个行政村。
村庄虽然称之为瓦崾岘,但没有姓瓦的人,村党支部书记李来平笑着告诉我。
我来这里是驻村扶贫的,因为对农村、农民和贫困人口有着深厚的感情,我自信可以和他们“同甘共苦”“风雨同舟”。带着单位给我准备好的简易生活用品,2019年5月20日,我来到了瓦崾岘村。截至2018年底,这个村庄仍有69户277人没有脱贫,看似枯燥的数字,放在我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
目前,村里有一个扶贫项目在建,主要是养羊,规模很大,已进入实施阶段。贫困户的股份由国家扶持,少则一万元,多则两万元,项目产生的利润给贫困户分红。
驻村第一书记杨军平已经在扶贫一线坚守了一年多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扶贫经验,我初来乍到,有这样一位“老师”领路,心里顿觉踏实了许多。
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是致贫的主因。之前有许多同仁来过,他们铺垫的扶贫路,我走在上面,有平坦的感觉,谢谢他们!
(二)
早晨,夏阳灼热。我和村党支部副书记董天财到瓦崾岘村民小组有两项工作任务,一是丈量村民用铲车平整的梯田;二是统计农户的养羊数量。平整梯田优先照顾贫困户,每一家积极响应,把原来的山洼地推成了平展的农田。我们去的村庄叫桑树嘴,只碰见一棵桑树,桑果熟了,落了一地,顺手拾了一个,放进嘴里,只一个字:甜!
村里按照国家政策,对推地贫困户有补偿,每亩地补助500元,我们丈量完了,把数据报送乡政府即可兑现。
顺便走访了一家贫困户,这家主人名叫董青阳,家里房子简陋,门前荒凉,只有父子两人相依为命,老人已经74岁了,还要照顾因患脑梗而步履蹒跚的儿子,他家属于一类低保家庭。我称赞董支书说:“评得很准!”他们的日子虽然艰难,但门前杏树上的杏子还是很甜的。
见到村民张有谅,是上午11点左右。他身体壮实,待人热情,担任村民小组长一职多年。家里五口人,儿子在八珠乡上初中,女儿刚参加完中考,在家“待录”。其居住的山弯,十分的开阔,新箍的窑洞宽敞明亮,走进去,凉意扑面,身上的热浪顿然消失了。羊圈就在他们居住的窑洞旁边,我问张组长: “你这三十几只羊,一年能收入多少钱?” 他说: “大约就是三万多块钱的样子!”
门外的几树杏和两树桑,远远看去,颜色黄的黄、紫的紫,赶趟似的成熟了。张组长和妻子根本顾及不了这些,羊、毛驴、黄牛,还有鸡和兔子,都堪称规模养殖,都“嗷嗷待哺”,正眼巴巴地盼望他们添草倒料呢!我笑着说: “张组长,你经营的这个养殖产业,一年少说也有个十万元左右的收入吧?” 张组长笑而未答,可见,他一年的进账被我这个外行“蒙”对了。
这一家人的“致富经”,值得在全村推广——我向董天财提了个建议,他很是赞同。
(三)
这几天,我和驻村第一书记杨军平及驻村队员安继鹏一起,挨门齐户,把贴在贫困户家里墙壁上陈旧的“一户一策,精准脱贫”的“画张”全部换成了新的,并对其中的数据重新做了核实填写——这样做,只是希望他们的家庭面貌,能够如同这“画张”一样,尽快焕然一新!
张飞、李鹏、刘德礼,我把帮扶的这几家人的“家庭状况”“致贫原因”等信息,拍成照片,闲了就翻出来看看,一有机会就思谋着如何帮助他们走上致富之路。
张飞和媳妇没有在家,是他70多岁的爷爷接待了我们。爷爷经营了一个电动磨房,机声响亮,面粉飞扬,我问老人:“孙子给你寄钱吗?”他说:“我老了,几乎不花什么钱,不过逢年过节,孙子会买些烟酒的!”我在贫困户档案上看到,张飞的致贫原因主要是:无劳动技术,做苦力挣钱,工作和收入均不稳定。
李鹏在环县打工,他的媳妇领着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在八珠乡“陪读”。最近,学校放暑假,媳妇和孩子都回来了,这一阵正在院子里晒杏干,两个孩子追逐嬉戏,由着性子在宽敞的门外玩耍,使得往日沉寂的院落有了活跃欢乐的气氛。
走访、聊天、谈心,一家又一家贫困户摸排下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扶贫不能仅仅停留在送钱送物上,应该在“扶志”“扶智”“扶勤”上下功夫——这是我的个人思考,也是驻村阶段的个人体会。
新闻推荐
通讯员张武瑞近期,环县毛井镇《红土咀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出台实施,这是庆阳市出台的第一个村级乡村振兴...
环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