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锦旗背后的故事
本报记者先朝阳 通讯员梅金娟 李莉
日前,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的几位村民来到华池县,给城壕镇庄科村党支部送上了一面“情系百姓,真心为民”的锦旗。这面锦旗的背后,是一个温暖的故事。
“如果没有党和政府以及乡亲们的帮助,婶子一家的情况难以想象。”前来送锦旗的白志飞这样对记者说道。
白志飞提到的人叫白平,是白志飞的堂弟,城壕镇庄科村村民。白平10岁时,父亲去世,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而白平的母亲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出不了大力,干不了农活,他们一家耕地少、劳力少,又常年有医药费的支出,生活水平在村里垫了底。
“窑洞面子都塌了,也没钱修,白平和他母亲穿的衣服许多都是乡亲们送的。”城壕镇庄科村党支部书记闫鑫和白平一家曾经是邻居,说起白平家以前的生活,他回忆道,“白平虽然平时话不多,但是勤劳肯吃苦。”
2015年,庄科村里办起了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了700多亩土地发展苗林产业,合作社吸收了白平,并按照一天100元的标准给他发放工资。有了这份稳定的收入,白平家里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在当地政府“危旧房改造项目”资金扶持的基础上,白平家新修了住房。
就在白平一家生活渐渐有了起色的时候,不幸再一次降临。2016年6月的一天,正在合作社干活的白平突然抱着肚子满地打滚,闫鑫立刻和几位村干部把白平送进了华池县医院,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白平患有肾衰竭、肝硬化等6种严重疾病。
2016年年底,45岁的白平因病去世,留下了62岁的母亲吕俊兰。乡镇包村干部及村干部包揽了白平的丧葬事宜,闫鑫回忆:“附近的村民也都赶来帮忙,大家各自出了一点钱,购买了丧葬用品,料理好一切。”
吕俊兰成了孤寡老人,由于常年患病,加上双耳几乎失聪,很少与人交流。考虑到老人单独居住不方便,乡政府和村干部联系好敬老院,并带着老人到敬老院实地查看,但老人最终不愿意去敬老院,她告诉记者,自己一辈子都没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实在不舍得离开。从此以后,乡里和村里干部便时时牵挂着吕俊兰老人的生活。今年年初,村里还为老人配备了助听器。
5月5日,记者来到吕俊兰居住的小院,四孔土窑洞都用砖砌了面,厨房里,六只水桶两只水缸都盛满了清水,灶台前码着整齐的柴火。城壕镇有关负责人说:“无论谁路过或者去庄科村,都要到老人家里去看看,帮她提水、劈柴,做一些家务活。”
新闻推荐
西部商报讯(首席记者金奉乾)8月11日下午,在庆阳市华池县境内,一辆载有31人的客车在行驶中与一辆大货车相撞,事故造成大货车司机重伤,最终抢救无效死亡。8月13日下午,记者从庆阳市华池县公安局交...
华池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华池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