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镇故事多
本报通讯员康小川
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中国革命史上奠定了“两点一存”的历史地位,形成了以“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精神。今天,华池县依托红色资源,打造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参观学习为一体的南梁红色旅游小镇,景区的建设惠及了一方百姓。在这里,今昔对比变化大,南梁小镇故事多。
老党员韩怀清眼中的变化
在南梁红色小镇,有一条民俗文化一条街。来到这里的游客,徜徉在这条街上,搜寻着他们心目中的“奇珍异宝”。
南梁镇地处子午岭林缘地带,山货土特产丰富。之前,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山货土特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今,随着南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土特产品备受游客青睐。加之镇里又办起了电子商务服务中心,网上销售土特产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新渠道。
随着南梁景区的发展,南梁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南梁镇老党员韩怀清老人目睹见证了这一切。
韩怀清说,这几年南梁镇村村通上了水泥路,家家用上了自来水,户户办起了农家乐,洋芋卜拉、油菜面、粘米饭、荞面圈圈、苦苦菜这些农村人平常的饭菜,都成了城里人的美食。出门方便了,生活变好了,就连卖土特产都不用起早贪黑赶集摆摊了,通过互联网就能卖到全国各地。韩怀清老人所说的,印证了南梁镇今昔变迁,也印证着国家对老区的关怀。
红色记忆中的豆腐作坊
南梁镇有一道享誉盛名的招牌菜——南梁豆腐。这家豆腐坊由革命烈士梅生贵的孙子梅建顺经营。
南梁红色小镇名吃一条街,一溜的青砖红瓦仿窑洞式的建筑,二楼居住,临街门店,梅家豆腐坊就在其中。店面简洁朴素,47岁的谷清梅是梅建顺的爱人,也是梅家豆腐的传承人,她做豆腐的手艺是从婆婆那里学来的。
“我爷爷当年为掩护红军撤退牺牲后,奶奶靠着做豆腐这门手艺养家糊口,奶奶把她的手艺传给了婆婆,婆婆又传给了我。”谷清梅给记者讲起了梅家的往事。梅生贵猎户出身,枪法好。1933年10月,在南梁参加红军。1934年2月,任陕甘边区赤卫军大队第四队队长。1935年4月16日,在掩护边区主要领导转移时腿部中弹被俘,面对严刑拷打,梅生贵宁死不屈。恼羞成怒的敌人在杏树湾将33岁的梅生贵杀害。如今,用手推车到集市上去卖豆腐,已成了难忘的记忆。南梁旅游业发展起来后,谷清梅夫妇来到南梁镇开起豆腐作坊。“这个豆腐作坊,在我手里已经营了20多年,虽然利润微薄,但为了不让梅家几代做豆腐的手艺失传,我必须得坚持下去。”
“壹号院”的女党员郭翠玲
随着南梁红色旅游的发展,游客人数从2013年的不到10万人次,增加至2015年的159万人次,南梁的旅游服务业也面临着“扩编”。
2015年,华池县把景区功能延伸,把旅游沿线的农户纳入到旅游的大规划中,变农户为景区服务“驿站”。在南梁荔园堡白家砭,政府主导规划了“红色壹号院”。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贫困女党员郭翠玲带头办起了农家乐。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建成农家乐16家,成为集吃住玩游为一体的农家乐示范小区,仅去年5个月时间,户均增收4万多元。
上世纪80年代初,郭翠玲夫妇带着老人从陕北大山深处迁至南梁生活。30多年,一边务农,一边建窑洞,手抬肩扛建成了5孔石窑。随着子女一个个降临,加之老人常年生病,家里总是入不敷出。他们养过羊,跑过运输,但都没挣上钱。直到2015年,政府倡导经营农家乐,免费组织他们赴外地学习,并免费提供桌椅和餐具。当年6月份,她家的农家乐开业了,仅半年就收入了7万元。
新闻推荐
罪犯与父失散十二载监狱民警寻亲促重逢“非常感谢监狱警官,让我们父子得以重逢,今后我一定要积极改造,用实际行动回报监狱警官的关怀与帮助,争取早日出狱与家人团聚。”6月28日,对于天水监狱服刑罪犯...
华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