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首席记者 金奉乾) “儿孙们都很孝顺,今天是正月初四,亲戚们都来看我来了,家里热闹得很。”慈祥的“刘巧儿”封芝琴老奶奶向记者说。这位在全国几乎家喻户晓的老人,如今已89岁高龄,在柔远河畔的巧儿新居里,老人幸福地生活着。农历蛇年正月初四,本报记者在浓浓的过年气氛中,赶到庆阳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张湾社看望、采访了“刘巧儿”封芝琴。
大年初四看望“刘巧儿”
正月初四,中午12时许,当车子进入悦乐镇上堡子村时,公路边的一块“刘巧儿旧居”的广告牌立刻映入眼帘。“旁边就是‘刘巧儿\’的家。”不等记者询问,一位村民就热情地给记者指了路。走进大门,记者看到窑洞前一位满头银发、头戴灰色棉帽、身穿朱红色绸面棉袄的慈祥老奶奶正在晒太阳,她就是“刘巧儿”封芝琴。“封奶奶,过年好!”记者说道。而老人看了记者一会儿,就是听不见记者说话,经过儿子张文平大声“传话”,老人才知道记者在问候她。老人笑着说:“看你有心的,大过年的还来看我。快进窑!”8年前,记者曾采访过封芝琴奶奶,真是岁月无情,如今老人的身体大不如前,但是,她的思维很敏捷。
子孝孙贤老人过幸福年
就在封芝琴奶奶和记者拉家常时,突然,院门外传来了说笑声。掀起门帘,记者看到张文平笑着迎接10多个亲戚走进大门。原来,这是封芝琴奶奶的大女儿张水萍等人来给她拜年来了。
多年来各级政府非常关心老人的生活,乡亲们也非常关怀和爱戴老人。几年前,政府专门拨款,在“巧儿新居”旁修建了“巧儿福居”。张文平带着记者参观了“巧儿福居”,院子里建了3间房屋,红瓦白墙,窗明几净。在“刘巧儿事迹陈列展馆”展厅里,记者看到,这里有很多照片、展板和剪纸作品等。照片上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许多艺术家们与封芝琴老人的合影。展板以“无悔人生”“巧儿精神”“老区骄傲”等内容为主,介绍了封芝琴老人一生的事迹。
下午1时许,“刘巧儿”家开饭了。封芝琴奶奶被儿孙们扶到凳子上,不等老人坐稳,孙媳妇李蕊就不停地给奶奶夹菜,然后喂到奶奶的嘴里。一旁的孙子张武欢还给奶奶盛了一碗汤……嚼着可口的饭菜,封芝琴老人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封芝琴老人如今四世同堂。儿子张文平今年48岁,两个孙子都已长大成人,大孙子在附近的乡镇工作,小孙子和小孙媳妇在珠海打工,还有俩重孙女。平日里张文平两口子在家务农,照顾封芝琴老人的饮食起居,张文平还是“刘巧儿事迹陈列展馆”的管理者和讲解者,这里每年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参观者。
相关链接
“刘巧儿” 青年们追求幸福婚姻的榜样
1924年5月, 封芝琴出生于现在的华池县悦乐镇上堡子村,18岁时,她成为边区的劳动模范、妇女积极分子。她和张柏感情深厚,然而家父嫌张家贫寒,后又将她许给了朱家。1943年她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找到陇东专署马锡五专员,请求马专员为自己申冤作主。5月29日,马专员进行调查研究后,公开审理了她婚姻案,宣布她与张柏的婚姻有效。还表扬她和张柏的结合是边区婚姻自主的新鲜事,要大力提倡。1944年3月13日,《解放日报》报道了封芝琴和张柏争取婚姻自主和马锡五专员明断此案的经过后,此事轰动了陕甘宁边区。随后,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纷纷以封芝琴为原型,编排各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将封芝琴的故事搬上舞台。1955年,电影《刘巧儿》让“刘巧儿”成为家喻户晓的典型形象,此后,刘巧儿成了青年们追求幸福婚姻的榜样。
新闻推荐
南梁纪念馆全貌在中国版图上,南梁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但在中国的革命史上,南梁却是一个让后人敬仰的圣地。历史这样评价: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后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创建的以南梁为中...
华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华池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