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
王大勇第一次单独走访贫困户杨占江的时候,就吃了个闭门羹。当时,他隔着门做了自我介绍,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的交流,却让他强烈感受到了群众的质疑。
“群众不认识你,不相信你,怎么能和你说实情呢?”王大勇说,“一次不行就跑第二次,第二次不行就跑第三次,直到群众把你认下了,熟悉了,事情就好办了。”
他每入一户都拍一张照片留存,把所有贫困户的资料制作成图册,便于查阅。
在跑遍全村之后,他将贫困户的分布情况绘制了一张简单的路线图随身携带,这成了他走访入户的指南。
在走访的过程中,王大勇了解到贫困户王万金和王永刚两家的孩子都考上了大学,而两家人正为学费的事儿发愁。
“当时我们女子正上着大学,儿子又考上了,家里没啥经济来源,地少收入不多,打工也没挣下钱,4000多块钱的学费把人愁住了。”王万金的妻子赵红燕说。
在详细了解两家的基本情况后,王大勇立马与合水县总工会取得联系,为他们争取助学补助金。
赶在报名截止的最后一天,王大勇开车带着两家人直奔合水县总工会,填表、复印、盖章、审核……经过3个多小时的“折腾”,到下午6点多,资料全部审核通过,他才放下心来。
当年,王大勇给这两家孩子各争取到金秋助学金2000元。赵红燕心里很是感激,逢人就说:“娃上学正缺钱,来的这个王书记帮了大忙。”
村民:有事就找王书记,能给咱办事。
王大勇:群众的事,再小也必须办。
“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件小事让群众把我给认下了,一下子拉近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从协调解决学费的事,王大勇找到了与村民打交道的“窍门”:村民的事再小,对他们自己来说也是大事。
从这件事,村民对王大勇这个“第一书记”也有了新的认识:王书记有能耐,真办事,有困难就找他。
驻村半年后,王大勇几乎把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跑遍了,详细了解每户的情况,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王大勇在驻村日记中这样写道:驻村的日子,有苦也有甜,苦的是各项工作任务繁杂,需要一项一项梳理;甜的是我们驻村工作队的工作方法接地气,受到群众的认可。
贫困户杨安梅属精神一级残疾,丈夫去世,女儿出嫁,她和儿子杨刚刚一起生活。但儿子常年外出打工,她一人留守家中,生活艰难。
2018年寒冬将至,王大勇和驻村队员侯立强一合计,自费拿出几百元,买好棉被、棉衣、褥子等过冬物品,送到杨安梅家里。
“当时屋子里很零乱,我们一边收拾杂物,一边把新被褥给铺好。临走前,我和小侯又前往邻家把水给提回来,安顿过冬。”王大勇说。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于是王大勇多次联系杨安梅的女儿负责监护,向有关单位积极争取救助资金,落实低保政策和残疾人补助,杨安梅的基本生活总算有了保障。
贫困户习明礼的儿子习铜虎一次上山劳动时不幸坠崖,摔坏了腰椎,造成下肢瘫痪,行动不便的习铜虎曾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
“出事后,小伙子的情绪一直很低落,我们想着先帮他解决眼前的困难,再慢慢帮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王大勇协调市、县残联资助了两辆轮椅,与帮扶单位积极协调,甘肃蓝科高新机关党支部党员捐赠了一台1万元的移位机,解决习铜虎上下床的问题,其家人也通过在合作社务工,逐步改善生活条件。
驻村4年,王大勇和驻村工作队为群众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有上百件。
易地搬迁让董小存住上了新房子;齐家姐妹握手言和,不再为房子排水的问题闹得面红耳赤;贫困户王正伟如今是村上的护林员,儿子王峰养殖肉兔为家中增收,一家人搬进新居,彻底脱了贫;姬志龙、李金保、齐效金等贫困户的家里都安装了防风烟筒,解决了冬季取暖的安全问题……
这一桩桩、一件件为民实事都办在了群众的心坎上。
“在咱们眼里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在群众那里就变成了天大的事。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就没有办不好的事。”王大勇说。
村民:日子变好了,更舍不得让王书记走了
王大勇:驻村四年,更坚定了我的初心使命
群众的小事是大事,而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培育增收产业更是全村的发展大事。
从2015年底至今,王大勇多方争取扶贫资金75万元,用于新村部的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改善。昔日破旧的村部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取而代之的是一栋两层办公楼和休闲文化广场。
“过去我们村基础薄弱,没有富民产业,也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家家户户种着几亩地,都是靠天吃饭,一个家庭一年能收入三四千块钱就算不错了。”王昌寺村党支部书记杨平洲说。
王大勇在调查走访中发现,王昌寺地处川区,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光照充足,发展苹果种植和蔬菜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从2016年开始,王大勇带领村“两委”班子,采取“党支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流转土地2000亩建成蔬菜种植基地,配套安装水肥一体化智能设施。带动群众种植高原夏菜3000亩,建成苹果园1260亩,以及扶贫车间一处。菜和果让全村人均年增收1300多元,每年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
贫困户赵升红这些年为了治病没少花钱,王大勇为他落实了各项惠民政策,还安排他担任村里的保洁员,每年能领到1万元的工资。赵升红妻子也参加了养殖培训,现在养猪4头,还在合作社打零工。家中的3亩土地全部流转,年收入流转费1800元,再加上蔬菜大棚的分红,一年收入超过2万元。
通过争取项目,发展蔬菜产业,如今王昌寺村人均收入达到7000多元。看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天比一天鼓起来,王大勇发自内心地感到驻村这些年真是没有白忙活,更让他欣慰的是,王昌寺的村风民貌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9月25日,吕崖窑组新建的居民点有6户群众乔迁新居,村干部和群众都来贺喜,大家送来了对联,放了鞭炮,乔迁的几户村民都不摆宴席不请客,攀比风从这里开始“刹车”。
“村里以前像这种乔迁之喜都是大设酒席,家家户户来给帮忙,还要上情,少则100元,多则200元,甚至还有300元、500元。一桌子饭都是三四百块钱的标准,花费大不说,也费人。”村民齐怀强说,村里现在定下的新规,正符合村里的实情。
在这之前,王昌寺村党支部多次征求群众意见,召集村民代表大会,经过激烈的争论,终于在第4次会议上确定了新的“村规民约”:每桌酒席标准由280元降到200元,行情50元,烟不超过10元,酒不超过20元,并在红白理事会登记备案,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有些群众刚开始不太接受,觉得前面送了礼的吃亏了,后面不送礼了又赚不回来。”王大勇说:“虽然这个过程一波三折,但是村民愿意从思想观念上改变,愿意建设美好的家园,期待明天变得更美好,这就是进步。”
初秋时节的王昌寺景色迷人,处处呈现出一派即将要丰收的火热景象,千亩高原夏菜进入采摘期,沉甸甸的青苹果挂满枝头,等待着阳光的最后“润色”。
村民齐效鹏在果园里忙得不亦乐乎,前两天家里人手不够,王大勇张罗着乡亲们一起去果园里帮忙摘袋子。“他这个人就是说到做到,自己想到的事情,都能够做到,这几年相处下来,和我们都有了深厚的感情。”齐效鹏说。
站在山畔,看着眼前的一切,王大勇感慨地说:“我还真有点舍不得离开了。”
新闻推荐
(上接1版)通过个人承包、“专业养护公司+农户”等方式进行日常保洁和养护;对于主要为企业服务的农村公路,积极引导受益企业进...
合水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