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平度市仁兆镇把蔬菜产业发展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渠道,积极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稳定大蒜种植面积,培育销售市场,使蔬菜逐步成为该镇农民增收的一项支柱产业。同时,通过大蒜、大姜、胡萝卜、水果萝卜、大葱等种植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餐饮住宿、银行储蓄、冷库保鲜、交通运输、塑料绳和竹筐生产销售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劳务经济发展迅猛。
据了解,该镇立足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了蔬菜产业优质、高效发展。全镇耕地面积12万亩,蔬菜种植面积就有11.5万亩,年总产量55万吨,成为青岛市“蔬菜总产第一镇”,被农业农村部确认为无公害和绿色蔬菜生产基地,所产“沽河”牌系列蔬菜先后被农业农村部和山东省评为优质产品,属山东省著名商标。截至目前,全镇现有蔬菜生产基地52619亩,已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187家,农民创业园、农业示范园区23家,蔬菜企业110余家,累计帮助农民就业5230人次,助农增收3.5亿元。该镇蔬菜和加工产品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年蔬菜出口创汇1.4亿多美元,占整个青岛市蔬菜出口的三分之一。
进入5月份,仁兆镇5万多亩蒜薹陆续上市,种植户需大量雇工提蒜薹。在仁兆、代家店、冷戈庄、大刘戈庄等劳务市场,每天约有4万人在这里找工作,从事提蒜薹、递蒜薹、装卸车等工作。大量务工者的到来使得仁兆镇的200多个餐饮店、旅馆每天生意都很红火,顾客既有外地来仁兆收蒜薹的客商,也有蒜薹季专门到仁兆务工的打工者。
仁兆镇有200多家蔬菜合作社和加工企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的订单式新兴农业,联起当地农民就业、致富的新链条。“我每天干10个小时,给大葱剥皮1000公斤左右,收入在200元左右。”韩家疃村63岁的村民韩建庆告诉笔者。在青岛菜之都蔬菜专业合作社加工车间,每天有近100人在务工,大葱剥皮、分装,大白菜、甘蓝装车。据合作社理事长李钦喜介绍,合作社正式投入生产以来,每天加工出口和国内蔬菜发货50多吨,主要出口韩国,国内则销往北京、青岛、大连等城市。他说,合作社将继续引导农户加大蔬菜的种植面积,并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免费指导种植户的蔬菜种植技能,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条致富产业链上,受益的不仅仅是最前端种植蔬菜的种植户,还有在产业末端打工的当地村民。李家疃村村民李学业,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外出务工走不了,正好家门口有合作社加工车间,自己成了该合作社的装卸工,在家门口稳定就业,一个月能拿到4000多元的工资,离家近,活儿还轻松。“在我们合作社,像李学业一样的务工人员还有很多,因为条件限制,他们没法从事蔬菜种植,合作社就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从另外一端帮助他们增收致富。”合作社理事李文斌说。蔬菜产业等强势发展,也吸引了四川、黑龙江、临沂等地务工农民,每年常驻务工人员有近千人,当地成立了多家劳务公司,有序服务务工人员。
发展蔬菜产业是仁兆镇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一产带动三产助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不仅带动了劳务经济,还为打造“产业兴、人气旺、经济活”的和美仁兆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崔汝平)
新闻推荐
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 大泽山镇卫生院医疗业务稳步发展,确保公卫惠及民众
利用各类节日契机,宣传基本公共卫生知识。大泽山镇卫生院按照“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认真落实医...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