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常 青
本报实习生 刘文倩
潍莱高铁项目日前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在联调联试验收的前一天,中建铁投路桥公司潍莱高铁项目经理王祥国坐不住了。早晨7点,他就沿着高铁线徒步视察,不知不觉就走完了15公里。突然,腿部感到不适,经检查,腿伤再度复发,他只能再次拾起拐杖。
说起王祥国的拐杖,还得回到2018年初春的那个早晨。那时,天气还没有完全回暖,中建铁投路桥公司潍莱高铁项目的施工现场早已一派奋臂挥汗、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戴着鲜亮的安全帽,井然有序地穿梭在工地上,在这众人中,有一个身影很是显眼。不高的个头、拄着一副拐杖、皮肤黝黑的王祥国在现场仔细检查着每一道工序。
“他的腿不小心受了伤,潍莱高铁开工时,还没好利索。拄着拐杖,王祥国就上了场。若是常人,腿脚不方便就尽量减少活动,但王祥国没有。他天天到现场,成了潍莱铁路施工一线上一道别致的风景,现场工人都笑称他是‘铁拐经理’。”中建铁投路桥公司潍莱高铁项目综合管理部部长王东说道。
一开始听到这个称呼时,王祥国感觉有趣,但紧接着就紧蹙眉头。“别人看见我这个拄拐的经理,肯定会对我们集团实力心生怀疑。”王祥国琢磨:潍莱高铁项目是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后承接的首个铁路施工项目,更是中铁建投路桥公司承建的第一个与铁路相关的工程,本身在高铁建设上就缺乏经验,在形象上更不能被人取笑。“以后不用拐杖了!我自己能走。”进场一个月后,那副拐杖就被王祥国弃用了。
其实,对于当时的王祥国来说,弃拐不是难题,真正的难题是工程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着18年路桥建设经验的他,上场前信心满满。但真正上场后,他心里开始发怵。
“铁路和公路在规范和术语方面有很多不同,用老路桥人的惯性思维去做铁路,是行不通的。”比如一个简单的术语“工装”,对于公路人来说,可能就是穿的衣服,但是对于铁路而言,“工装”就是工作装备。
接下来,王祥国就带着自己年轻的团队,开始了疯狂充电。他不断请相关专家来授课,还虚心前往其他项目部观摩。除此之外,制订学习计划,带领项目部人员工作之余集中学习。
机器轰鸣的现场、凌晨一点的办公桌上,都能看到他们“奋战”的身影。边干边学,王祥国带领项目部从“铁路小白”不断进阶。两年间斩获8项专利,发表10篇论文,2019年获国家优路杯BIM技术大赛铜奖,《高速铁路主跨144m简支拱桥综合施工技术研究》成果更是作为国内首创,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相比于路桥来说,高铁施工最难的部分是无砟轨道。”今年元月,王祥国带领项目部开始施工,但对具体的施工要求、工序衔接仍处于摸索阶段。后来,他组织技术人员去其他标段实地学习,了解冬季施工的注意事项,最终确保混凝土施工性能、养护环境及无砟轨道的施工精度。无砟轨道的计划建设工期是9个月,他们却用了不到3个月时间,道岔完工也提前了5天。
现在,王祥国的拐杖已经不会再影响这个团队的形象,穿越平度市恢宏的潍莱高铁,是他们实力的最好证明。
新闻推荐
最累警察更是最美警察 劲酷背后是超严苛的训练,大任务到来抢着上
他们出现在打击各类暴力犯罪的第一线,勇猛果敢地斩断罪恶的黑手,将群众挡在身后;他们坚守在各项重大活动的安保现场,用忠诚和...
平度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