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半岛记者禚佩佩通讯员陈奕晓
“世界草编看中国,中国草编看山东,山东草编看新河”,近日,半岛记者来到新河镇,只见炕头上、树荫里到处可见席地而坐从事草编加工的村民,一边拉着家常,一边编着草编。草编成为名副其实的“炕头经济”,也已经成为新河镇许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新河镇立足于侨乡优势和资源优势,念好“放、带、新、聚”四字诀,一跃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草编工艺品加工出口基地。有400余年历史的传统草编产业,助力产业兴旺,成为新河镇融入乡村振兴大舞台的重要支撑。
“放”大优势,提升产业影响力
近年来,新河镇顺应“双创”发展趋势,草编产品由原来单一品种发展到木制、机绣、机钉等多个系列上千个品种,由秋冬季加工为主发展到常年加工,“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做草编;不出门、不出院,轻轻松松把钱赚”。进行草编加工不分地点、时间、性别,农村剩余劳动力均可全部实现就地转移,不仅带动了本镇和周边乡镇劳动力就业,还辐射吸纳了莱州、昌邑等地的一些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为就业渠道狭窄的中老年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
据估算,仅外市及周边地区参与草编业的劳动力就有3000多人。草编产业加工规模日益膨胀,用工量逐年增长,对农创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多方“带”动,完善产业链条建设
新河草编产业发展,离不开一批经济能人和龙头企业的带动,新河镇綦家村的綦家鹏等100多个带头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綦家鹏创办了青岛鹏程工业品公司,下设100多个加工点,通过经纪人制度推进材料采集、辅料加工、物流配送全产业链建设,高峰时吸纳参加生产的农民达3000多人。
近年来,新河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把草编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来抓,培育了民生、鹏程等80多家工艺品加工骨干企业。
目前,全镇有龙头企业投放加工点800余个,与110余户贫困户结成对子,推进全产业链建设。从产业链条上游的材料收集行业到下游物流配送行业均吸纳农户参与,优先招聘他们到公司打工,每个加工点平均用工20余人。通过经济能人、龙头企业等多方带动,一个涵盖全产业链条的“草编织梦空间”正显露雏形。
推陈出“新”,驶入经济发展快车道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2015年新河草编小镇创新提出打造“编艺小镇”,一字之差却体现小镇的创新发展思维和路径变化。新河镇积极实施草编工匠计划,引导群众参与传承创新,加强草编工艺人才队伍建设,农民创业者愈加注重发明创新,知识产品保护意识逐渐更强,产业发展更旺,农创氛围更浓。
目前,全镇草编行业申请创新实用型专利10多项,外观类专利70多项,发展了锥砌法、串接、串钉等30多种编制手法。把“卖产品”与“讲故事”结合起来,注重用文化创新提升草编产品内涵,把中国和销售地区当地的民俗风情、历史典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元素创新融入工艺品开发,不断创作拥有传统工艺和现代元素相结合的新草编工艺品,打响草编生态文化品牌。全镇从事草编工艺品的企业有12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权,以民生、伟泰工艺品为代表的骨干企业已经完成融入全新文化元素产品的国际商标注册,编织工艺甚至得到了爱马仕、LV等国际大牌的青睐,编包、草帽登上了广交会、德国法兰克福礼品展、日本东京国际礼品展的舞台。2017年外贸出口额达27亿元,新河草编经济真正的驶入了“快车道”。
“聚”集资源,助推特色小镇建设
新河镇2010年成立工艺品生产协会,2017年又组织会员加入平度市农民创新创业协会,集聚草编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产业集群规模大、草编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创新引入“PPP”模式,政府投资与企业投资相结合,打造集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四大功能为一体的“新河编艺小镇”,2017年列入青岛市特色小镇创建名单。项目概算总投资35亿元,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打造“织梦空间——青岛新河国际草编文化工艺品城”、“风貌展示与商贸区”、“休闲生活区”三个区。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出口创汇3亿美元。“聚”起方方面面的草编产业资源,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决胜期。
2017年新河镇草编产业加工产品产值达到21亿元,机钉针设备1200多套,吸纳从业人员2.1万人,已经具有草编工艺品生产加工总量全国最大、机钉针数量全国最多、从业人员总量和比重全国最大的三个“全国之最”。
据悉,新河镇将继续做好草编技艺传承、工匠保护计划、打造生态化草编品牌“三步走”战略部署,坚定信心、苦干实干、久久为功,用小草编编出产业兴旺大市场,铸就涵盖全产业链的织梦空间,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促进乡风文明重振旗鼓。
在自己家里编草编的村民。
新闻推荐
半岛记者潘立超通讯员李敬瑶报道本报8月19日讯许某某曾因涉嫌抢劫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后被假释。本该好好珍惜这...
平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平度,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