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全球第一,但单产水平在全世界仅排名第93位,人均食用马铃薯数量只有西方国家的五分之一。主要原因是种子落后、品质不高。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必须要过良种关,推广脱毒种薯与加工专用品种
今年7月份,山东省平度市,在中国种子协会专家组的见证测产下,国产马铃薯品种“希森6号”以单季亩产9.58吨的成绩,刷新了马铃薯高产的世界纪录。在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下,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已经培育出18个优质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 (系),包括鲜食,薯条、薯片、淀粉及全粉加工,富含花青素和多酚的彩色马铃薯等各种用途的马铃薯品种。
3年前,国家开始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成为新提法。从2015年开始,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支持马铃薯主食开发,引导和扶持了一批马铃薯主食加工重点企业。
“以前我们总开玩笑说‘别拿土豆不当干粮\’。马铃薯主粮化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锦上添花,让老百姓吃得更营养健康。 ”国家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李延明介绍,“希森6号”是希森马铃薯产业集团联合该中心历经11年杂交选育出的马铃薯新品种。 “希森6号”可以出全粉、做薯条,改变了高端马铃薯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不过,从全国来看,马铃薯良种在很多地区依然是 “稀缺品”。湖北省云梦县大余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金海就经常为购买马铃薯种子发愁。
“我们合作社这两年种了3000亩土豆,平均亩产约7000斤;土豆卖得也好,亩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 ”余金海说,这几年合作社带动周边农户共种植马铃薯1.5万亩,小土豆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 “金疙瘩”。可该合作社的种薯却是从3500公里外的内蒙古运来的,每斤成本增加了0.2元至0.3元。“我们希望能在更近的地方获得良种。 ”余金海说。
推进马铃薯主粮化开发,必须要过良种关,推广脱毒种薯与加工专用品种。很多农民所用的种薯有相当一部分并非脱毒种薯,是造成一些地方马铃薯单产较低的重要原因。马铃薯主粮化首先要在良种选育上取得新突破,培育出更多高单产、高淀粉含量、抗逆性强、营养成分丰富的加工型马铃薯新品种。
农业农村部 《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到1亿亩以上,适宜主食加工的品种种植比例达到30%,主食消费占马铃薯总消费量的30%。
“近年来,我们对马铃薯主粮化的科技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要让马铃薯成为主食,还需国家层面加大对生产企业的补贴和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稳定马铃薯市场价格。 ”李延明说。
(乔金亮)
新闻推荐
让众多农民靠畜禽养殖发家致富 退休干部陈清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
半岛记者王晓伟见习记者李珊通讯员宗绪昌刘焕友原本可以安享平静的退休生活,但他却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广...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