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镇村墙上的草编图。
村民在门口纳凉。
新河镇作传统草编的老师傅。
裕昊工艺品公司工人在修剪线头。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禚佩佩半岛全媒体见习记者郭巧玲通讯员马晓萌
在平度市新河镇北镇村农户的小院儿里,在夏日街头清凉的树荫下,三两名村民席地而坐,一边说着家长里短,一边用玉米皮、麦秸秆编制出一个个麦草包、草帽、草编筐。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北镇村村民依靠草编腰包也越来越鼓……7月18日,半岛记者来到了青岛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新河镇北镇村,探索该村是如何依靠接地气的“草编工艺”来建立产业,以此来富民增收。
庭院变作坊,户户做草编
“我给人家做编工要有个四五年了,像这种我一天能做百来个,赚个100来块钱,我们就在家门口赚钱,也不累”,村民付新艳边说边拿起了放在电缝纫机上的编艺产品,那是一个粉红色的和成人渔夫帽一般大的椭圆形线编袋。在北镇村,除了付大姐以外,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村民也在给工厂代加工草编产品。
半岛记者看到,北镇村不少农户都在自家庭院和闲置的房间做起了加工车间,少的一两个人,多的有四五个村民在里面做草编或者工艺品深加工。“祖祖辈辈都是做草编,像现在农闲季节,很多人没有事情,利用这个手艺赚个生活费不成问题,我们年纪大了,也不能出去打工了,草编在家门口就能干!”北镇村村民付阿姨笑道。
北镇书记付立波告诉记者,本地有很多草编工艺品加工企业,这里的草编工艺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北镇村和北镇村所在的新河镇,有着将近400年的草编历史,2007年新河草编被成功申报为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评为山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企业带头,小小草编大有作为
据了解,北镇村所在的新河镇全镇的草编工艺品生产企业有40多家,规模以上加工企业23家,有15家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走进北镇村的一家名叫青岛裕昊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工艺品加工企业,该企业的董事长付珂玲说,“我们公司是2000年成立的,本地的草编历史比较悠久,可以利用当地的这种资源来生产这些产品,我们把原料派发给村民做,再把半成品收上来修剪包装,然后就可以打包外销了,产品主要是销往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等好几个国家”。
记者还在该工厂了解到,最初这里的草编指的就是单纯地用玉米皮、麦草等天然作物编织成的工艺品,但是随着草编手艺的成熟与丰富,加之机械运用的推进,现在的草编已经进化出了草、柳、木制工艺品、机绣、机钉及其他天然纤维工艺品200多个系列20000多个品种,该工厂生产的草编制品的材质就变为了主要以PE和布料为主,这相比较之前用作物皮和杆而言,具有原料易得不宜发霉的优点。
草编技艺不断成熟,北镇企业不断进步,产品市场不断扩大,企业的收入多了,给工厂代加工草编产品的村民们的腰包,也自然而然地鼓了起来,据悉,现在整个新河镇36个村都建立了草编工艺品加工点,共有加工点300多个,从事草编工艺品产业人数达到1.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0%,在北镇村,大多数的村民也从事着草编加工,据统计,该村在2016年,经济总收入2698.4万元,集体纯收入30万元,村民人均所得2.8万元。
物质精神一起抓,秀出富足范儿
在北镇村村民委员会办公室里,记者看到有一张大照片高高挂在了门框上面,照片是一张六七十人的大合照,众人的头顶房檐上拉一横幅,上面写着“平度市新河镇北镇村舞龙锣鼓秧歌队合影留念”。经济有了保证,精神自然不能拉下,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北镇村筹资50万元在村前兴建了一个占地3700㎡,集文化、体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广场中心有圆形风景水池320㎡,并对地面进行硬化,配套了照明设施、健身器材和篮球场地等。
“前边有个文化广场,那边早晨七点半有打太极拳,人不少,得有二三十人,晚上也有,什么跳舞啊练剑啊,花样很多,我晚上吃完饭,也爱去那儿溜达溜达”村民刘雪琴笑着告诉记者。下午五点,记者从文化广场旁边经过,看到这个广场的最外面设有篮球架,练球架下10多个穿着背心或是T恤在打篮球的青年,再往里看有一些拿着扇子围站在一起的村民,有几个绕广场乱跑的孩子们,还有两人正踩在广场架设的漫步机上,边踩边在聊天。
记者看到,北镇村文化建设不止有户外的文化广场,还建立了室内的村文化活动室,该活动室内有会议室、阅览室、综合活动室,购置了健身器材、乒乓球、篮球、足球,还开设了三室(图书室、图片展览室、文艺器材室),添置了DVD和功放机、高音喇叭、二胡、锣鼓、唢呐等,购置书籍1万余册,立志全面提升和增强了文化室的服务能力,以便更好地服务村民的精神生活。
据了解,北镇村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逢年过节经常组织村民一起举行文化活动,扭秧歌擂腰鼓自编自演文化节目这只是其中一种,有时还会组织村民观看电教片、柳腔戏,阅览图书、开展棋类球类比赛等等,整个村庄都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包围。
生态宜居环境美,幸福奔小康
“我们村卫生打扫得勤,天天早晨都有来扫街的,街上干净了,村民们也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了”村民傅百文指着自家门前的街说道,“还有就是,你看到这块地了没有,以前这是个臭水沟,大家垃圾都堆在沟边,一到夏天那蚊子可多了,现在都给修平了,弄干净了,就我们家门前这条路,以前碰到天下雨,别说车了,就是人也别想进来。”64岁的付爷爷是北镇村的老居民了,问起村里变化时,爷爷便就滔滔不绝地说起来。
走进北镇村,记者看到村里的一条条街道上都铺设上了沥青路,街道两侧的房屋也都粉刷成了整齐划一的白墙灰瓦,有的白墙上还彩绘了新河草编的图片,白墙下家门前都有种植植被,正值夏季植绿意正深,路边有一奶奶正站在自己墙根底下打理墙角树边的墙扁豆,蔓叶爬上了树和墙,蔓叶上开着一朵朵紫红色的花在白墙和绿树上格外显眼。走在街道上,每十几步就有一个路灯,抬眼望去,有的路灯下还并排放着两三个绿色的垃圾桶。记者还了解到这里的每条街道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在街道两侧或交叉路口处,都竖了一比人还高一点的路牌,“富民街、昌盛街、永盛街”在指路划街的同时更有着美好的寓意,
“我现在在我们村那个中学食堂打工,一个月2000多元,现在下班了,我就在家给别人加工草编里衬,一天边耍边做,也能再见个三四十,我们家那些地包给工厂,按每千斤一亩小麦的价钱也给我们钱”64岁的李花笑着说,“我老两口,自己赚钱不愁吃不愁穿,现在村子的建设也越来越好了,有时候晚上吃完饭,就出去顺着路溜达,晚上村里的路又平又亮,村子真是建得越来越好了”。
据了解,北镇村投资了1579万元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投资661万元开展总长4.7公里道路新建维修提升工程,投资170.94万元种植乔木2678株,灌木5162平方米,投资62.4万元进行亮化工程、安装路灯156盏,投资415.5万元进行美化工程仿古墙31010平方米,制作及安装门头房广告牌129处。投资21.44万元新建(改造)雨污水管道430米,投资12.03万元新建1512平米休闲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备设施,投资175.42万元进行总长630米的河道景观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力争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环境美、特色鲜明内涵美、富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青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借助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北镇村按照“产业富民、生态优先、和美北镇”的思路,突出产业发展、突出基础建设、突出文明创建、突出环境整治,投资1579万元打造示范村,力争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谐,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环境美、特色鲜明内涵美、富民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管理民主和谐美的青岛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付立波表示。
新闻推荐
早报讯近日,山东省批复平度市高级技工学校改建为平度市技师学院,这标志着平度市首家本土高职院校诞生,也是平度的第二所高等...
平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平度,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