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我也不还,你能怎么着?顶多被法院司法拘留15日……”这是部分老赖的想法,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涉嫌了“拒执罪”。记者日前从全市各法院了解到,近年来被判拒执罪的老赖多数等到要被判刑了,才赶紧来还钱。今年以来,全国法院先后召开了决胜“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动员部署会,各级法院将进一步加大执行工作力度,使抗拒执行者受到应有的惩罚,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A
把钱藏在堂弟家 老赖被抓捕
毛某与徐先生是老相识,生意有往来,私交也不错。 2008年,毛某称生意资金周转有点困难,需要徐先生借点钱救救急,一听朋友有难,徐先生二话没说,仗义出手借给毛某10万多元,毛某给徐先生出具欠条一张,承诺朋友钱肯定还。但是过了快一年,徐先生着急用钱去找毛某,好不容易找到毛某,结果毛某说只有3万,剩下的7万多元再缓缓。
“这一缓就是3年多,我前前后后找了毛某不知多少趟,起初还能见上面,后来家也搬了,电话也不接了。”徐先生说,他越想越憋屈,2011年8月,徐先生到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毛某偿还欠款。打了官司才知道,毛某欠下的债还真不少,和他同一时间起诉的宋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宋先生借给毛某21万元也没要回来。
2011年9月,李沧区法院作出判决,判令毛某在规定期限内向徐先生和宋先生偿还借款。没想到,判决生效后,毛某彻底不见了踪影,电话不接,家也不回,企图跟法院执行干警玩躲猫猫,以为这样“失踪”几年,债权人就放弃了,法院也就不追究了。面对这样一名狡猾的老赖,李沧法院执行干警并未放弃对他财产的查找,每年突击执行、集中执行都把他列为重要目标,同时将他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2016年,感到压力的毛某卖掉房屋,除了还上部分债务外,把剩余的20多万元房款藏在了堂弟家,以为这样就可以造出自己名下没有财产的假象,规避执行。 “看似天衣无缝的设计,实际已经触犯刑法,也绝不会逃过我们执行法官的‘法眼\’。”执行法官介绍,在掌握毛某卖房线索后,法院依法催促毛某执行生效判决、履行还款义务,并告知他隐匿财产将触犯刑法的法律后果,但毛某一意孤行声称没钱还款。据此,法院将毛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证据线索移交至公安机关,2017年2月,公安机关通过网上追逃将毛某成功抓获。
案例B
眼看要被判刑 老赖赶紧还钱
银行存取及消费记录达到30余万元、名下有车、7次高消费坐飞机……于某拖欠他人27万元,持续8年恶意欠债不还。日前,市南区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刑事立案的于某依法批准逮捕,此案是全市首例由检察机关通过民事执行检察建议监督法院移送公安部门并最终批捕的拒执罪案件。
于某从事房产中介,是房主辛先生的委托代理人,他未经辛先生授权收取了买方姜先生27万元购房款,却没有转交给辛先生。双方在买卖过程中发现了于某私吞这27万元后,姜先生起诉到法院,要求于某归还,于某称此款为中介费、代缴的税费等费用,却不能拿出合法依据。经两级法院审理,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1年5月依法作出判决,认定于某从姜先生处取得27万元没有合法依据,于某应将27万元返还姜先生。判决生效后,因于某未履行判决书所确定的义务,姜先生于2011年7月向市南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要求于某支付27万元及利息等费用,市南区法院执行立案后,向于某送达了执行文书要求其履行判决义务,于某以其没有支付能力等理由拒绝履行义务。
市南区检察院民行部门经认真审查核实于某的财产情况,发现于某的交通银行账户有大量资金存取及消费记录,大部分为个人生活消费和大额取现。但银行消费记录作为证据,存在取款人不确定、证据指向性不单一、无银行取款的监控记录等证据瑕疵,此案证据达不到刑事立案标准。后该院又先后赴车管所、房产管理中心等多个单位调查其名下财产,经调查确认于某名下有价值7万余元的轿车一辆。由此,坐实了此案的关键证据,于某有能力履行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拖欠债务8年之久,其主观恶意明显。
市南区检察院于去年11月6日向市南区法院发出检察建议书,建议市南区法院将于某以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侦监部门经审查,认定于某因民事诉讼被市南区法院判决返还钱款并立案执行期间,经法院多次传唤均避不露面,且经查实于某银行账户有多笔资金存取及消费记录,数额高达30多万元。另外,于某7次高消费坐飞机、名下有机动车,证实其有能力执行,侦监部门决定以于某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其依法批准逮捕。据了解,于某家属在移送审查起诉阶段替于某履行了还款义务,取得了债权人的谅解。
案例C
擅自处分被查封财产 老赖获刑
原告李某与他人发生民间借贷纠纷,平度市人民法院于2014年10月15日依法作出判决,判决被告李某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付给原告人民币56000元。判决生效后,因被告未按时履行义务,申请执行人向平度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立案后,向被执行人李某下达了执行通知书和财产报告令,责令被执行人限期履行,同时借助网络查控系统及金融机构查询了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不动产登记、车辆等财产情况,未查找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的财产。此后,执行法官多次到被执行人李某家中,向其释明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不利后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被执行人李某均以家庭生活困难为由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因被执行人拒不履行义务,平度市人民法院决定对被执行人李某司法拘留15天,并依法查封了被执行人种植的苹果树和苹果。
2015年秋,被执行人李某未经法院许可,偷偷将收获的苹果出售,收入27000元,部分用于偿还其他债务,部分供自己及家人花销,未按照法院要求将还款缴纳至法院。法院依法对其拘留15天,并要求其限期缴纳还款,但被执行人仍拒不缴纳。平度市人民法院将被执行人李某涉嫌构成非法处置查封的财产罪的线索依法移交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在公安机关依法对被执行人李某采取强制措施后的第三天,被执行人的亲属将本案的全部案款、执行费及罚款缴清,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2017年6月19日,平度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李某非法处置查封、扣押、冻结的财产罪,判处拘役3个月,缓刑6个月。
说法
3年内全国8687人被判拒执罪
201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拒执罪的追诉由以往的单一公诉模式改为公诉、自诉并行模式,申请执行人可直接向公安、检察机关控告。
今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在“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典型案例通报会上发布,从2015年1月至今年4月份,全国法院对拒执罪被告人共判处刑罚8687人。
最高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表示,被执行人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甚至不惜触犯刑律实施拒执犯罪,是导致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刑罚措施决不能缺位,也绝不会缺位。 ”
“任何规避、阻碍、抗拒执行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孟祥表示,最高法院定期公布打击拒执罪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拒执罪构成要件与量刑标准,为法院准确打击拒执罪提供示范和指导。
本版撰稿记者孙启孟
新闻推荐
翩然舞姿,献礼于党 职教中心舞蹈队参演2018“星耀平度”欢歌会
职教中心舞蹈队亮丽的身影。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张宏超綦辛6月27日晚,“星耀平度”欢歌会在红山...
平度新闻,家乡的大事、小事、新鲜事。在每一个深夜,家乡挂心上,用故乡情为你取暖,陪你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