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媛
本报通讯员德杰科强
淅淅沥沥的一场春雨过后,平度蓼兰镇大于家村农民于万翔开着农用三轮车来到村办合作社,他来领盛韭菜的专用筐,准备雨后割春韭。“头茬韭菜,鲜嫩得很。俺这里的韭菜,只要出村,就得用标准筐,而且筐筐有‘双证\’。”
于万翔口中所说的“双证”,是从去年11月1日起,山东省内统一实施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和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凭证的“双证”管理。之后,大于家村又将“双证”与专筐结合,增添了“私人定制”的新项目。
“所有韭菜种植户的姓名、地块、亩数都已经事先做好备案,不论哪一户要出韭菜,都要提前告知合作社,合作社会根据种植户要收割的韭菜量分配专用筐。”大于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占江介绍,为了保证韭菜品质,他们想出了在韭菜销售环节专户专筐的“土办法”,以此从源头上倒逼农户杜绝农药,转而采用生物防治。
为什么非得使用专筐呢?韭菜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也是药食同源的蔬中佳品。“有了专用筐,就好像贴上了防伪标签一样,因为每一筐韭菜经过抽检合格后,都要贴上‘双证\’,‘双证\’明确标注种植户的姓名、地址、地块、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出了问题,能一查到底。”王占江说。
大于家村在韭菜生产过程中,成立韭菜生产专业合作社,组建了韭菜标准化生产服务部,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制定无公害韭菜基地管理办法,实施统一种子引进、统一购置有机肥料、统一生物药防治、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服务,并与农户签定责任状,定期检测农户韭菜标准化生产情况。
到了收获季节,合作社的检测室每天都安排专人,在农户韭菜出村前对专筐进行抽样检测,一旦出现用肥用药超标,立马根据“双证”信息进行追溯,问题农户拿不到合格证也就没法销售。而且,根据责任状要求其必须将超标韭菜当场销毁。
“种韭菜虽然忙点累点,但忙并快乐着,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嘛!”于万翔笑着说,去年,他家种了20多亩韭菜,总共卖了20多万元。“从春季最后一刀韭菜收获完毕,就进入全年管理期,夏季开始收获韭薹,秋收结束盖棚,能割二到三茬,每亩能收入10000多元,多的时候达1.5万元。”
这个拥有170户、600口人、耕地面积1500亩的村庄,韭菜种植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成为青岛市韭菜无公害生产基地和“一村一品示范村”。全村韭菜种植面积10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70%以上,户均面积10亩以上的韭菜种植大户60多户,全村仅韭菜生产一项年纯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
新闻推荐
培训班现场。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崔汝平3月8日下午,在平度市仁兆镇沙北头村的“庄户学院”里,又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青岛市编委驻莱西市日庄镇的“第一书记”粟尤德和7...
平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度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