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仁强(中)会经常与表现优异的学生成长共同体小组成员交流并合影。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澳大利亚流行一种用来治疗青少年心理疾患和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救助方式,被称为“同伴教育”,现在这一治疗和教育方式,在西方社会,尤其是大学里比较盛行。同伴教育指的是人们通常愿意听取年龄相仿、知识背景、兴趣爱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见和建议。青少年尤其如此,特别在一些敏感问题上,青少年往往能够听取或采纳同伴的意见和建议。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趋众倾向,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同伴教育通常首先对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青少年(同伴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巧,然后再由他们向周围的青少年传播知识和技能,甚至向更广泛的范围传播,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搭建“同伴教育——学生成长共同体”(以下简称“共同体”),是我根据对同伴教育理念的理解,提出的一个不成熟的实践概念,我把它视为同伴教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变式,但又不同于“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就是在坚持班级管理的基础上,将学生划分成更小的学习成长单元或生活成长单元,在老师的帮助下、在目标的指引下,在评价的激励下,互助互学,共同发展;共同体,会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很好地培养团结精神、合作意识、自我管控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也必然能够全面提升团队成员的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共同体,不仅在学科学习上、团结合作、分享互助,也可以思想上、道德伦理上、心理保健上,形成互育互助的关系。
——青岛国开中学(平度一中国开教学部)校长孙仁强
缘起:基于学生学情,勇于探索实践
孙仁强之所以如此推崇“同伴教育”理念,是因为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的理论研究之后得出的。2017年11月18日,一篇刊登在《现代教育报》名为《“拼团”养娃,省的不只是钱》的报道引起了孙仁强的注意,文章称在北京的家长圈,有人把“拼团”这个概念引入了养孩子这件事上。有人拼团给孩子请兴趣班老师,有人拼团带孩子去博物馆,还有人拼团带孩子买书、旅行、过生日……在京城家长圈里,有共同育儿需求的家庭开启了拼团养娃模式。这种拼团养娃模式,的确节省了不少开支,降低了培养成本。后来家长们发现,这种养娃模式还节省时间,还能激发家长的教育潜力,因为家长要带团,就必须调整心态,研究方法,提高效率,这些学习共同体,需要统一的协调和指导。对此,芳古园小学的校长申瑞芝深有感触地说:“有时候,家长们抱团的力量和智慧远远是学校所不能及的。”无独有偶,在孙仁强的印象中,平度一中的七位老师自2015年夏季开始,就自发地将自己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组织起来,命名为“共同成长俱乐部”,家长们共同拟定了俱乐部章程,每到周末和假期,这七个孩子就由一个或几个父母带领,参加各种兴趣活动。每次活动还都提前制定了方案。
在孙仁强看来,有条件的父母通过联合几个家庭让孩子们在一起玩耍或学习,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比其他孩子更多的与同龄人交流沟通的机会,这就是典型的同伴教育。同伴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无法替代的。让孩子从小就在同伴群体中成长,就会满足孩子的天然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家庭教育逐步弱化、同伴教育逐步强化的过程。也可以说,同伴教育的广泛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这样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遇到心理问题的风险会很小,即便遇到,也很容易被化解。同伴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孩子们在团队成长的过程中,培养了亲密的“手足情”。让孩子们在克服困难、解决分歧、舒缓冲突的过程中,掌握了丰富的沟通技巧,培养了有效的人际交往能力。“我没有调查,只是根据观察发现,几乎每一个成功的成年人、幸福的成年人,都会有若干让他难以忘怀的‘成长共同体\’,如儿时的伙伴、小学的同学、高中的同桌、大学的老乡、部队的战友等。”让孙仁强感到忧虑的是,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后,几乎很少见到社区里或村庄里,有成群结队的伙伴们在一起追逐打闹玩游戏捉迷藏之类的现象了,孩子们大都是一个人被父母或祖父母带大,很多孩子在家庭教育稍不留神的时候,就形成了在家庭“一人独大”的局面,相伴而来的,孩子就会滋生唯我独尊、孤独、缺乏包容心,不善于合作,不乐于助人等性格缺陷。现代教育较之传统教育最为显著之处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有一个富有正能量的同龄伙伴团队,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传递知识、方法与自我管理的能力。
2017年,孙仁强履新青岛国开中学(平度一中国开教学部)校长,履新之前他作为平度一中分管教学业务的副校长,倾力打造了平度一中的“生态教育”品牌。履新这所民办普通高中后,他面对的是和平度一中截然不同的生源情况,学校生源中绝大部分学生中考成绩在全市6000名以后,可以说是平度市目前四所国办高中、三所民办高中生源质量最薄弱的。去年招收的600多名学生中,仅有50人达到国办高中最低录取线(533分),这些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他们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不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甚至他们在道德行为上或多或少沾染了消极的观念和价值倾向。基于学校学生的学情和对“同伴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和思考,自2017年9月份开始,孙仁强便在全校上下倡导同伴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价值,鼓励学校层面注重理念引导,充分利用价值观驱动、情感驱动、任务驱动三个“驱动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全力推行共同体建设的探索实践活动,实施学生“捆绑式”发展模式。
实践:多措并举推进共同体建设,实施学生“捆绑式”发展模式
有了好的理念指引,就得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质,充分利用学生间的差异资源,优化班内、组内学生的学习环境,科学筹划,多措并举,强有力推进共同体建设活动,实施学生“捆绑式”发展模式,以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营造氛围,达成共识。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班级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通过宣传栏、墙报、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积极宣传共同体的相关知识,同时利用家校微信群、家长会等交流途径向家长介绍学校进行“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通过以上举措,共同体在全校学生和家长心中得到了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消除了学生和家长的各种疑惑。
创建小组,张扬个性。首先,各个共同体组建时,在班主任的统筹安排下将学习成绩好、中、弱三类学生及男女生混搭,使共同体之间的学业平均分基本相当,每个共同体由6~8名成员构成,人数适宜,个性互补,达到以优带弱、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主动脱困。其次,在教室内的学生座位编排上,原则上要求同一共同体成员相邻而坐,便于研讨交流。最后,各个共同体根据自己的特点,创设个性阳光、积极向上的组名和富有警示作用的组训,如充满学生情怀的“驭梦”、“韧竹”、“蒲公英”、“六个核桃”、“梦想起航”等,通过学生的自我规划,激发每名学习小组成员的进取心、凝聚力,充分发挥共同体的作用,真正产生实效。
互助时光,共学共享。学校把每天18:10~19:00的五十分钟时间设为专门的“互助时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每天学生讨论的问题一部分为任课教师设定,另一部分为学生自主讨论,各个共同体内部协调时间,控制进度;值班教师认真巡查教室,宏观把握,具体指导,通过“互助时光”的课后巩固,使课堂的疑难问题得以解决,打通了复习和预习的环节,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科学积分,精准育人。学校将“积分制”引入共同体管理,合理选取事项,把学生的常规管理、课堂参与、作业上交等情况科学赋分,各班级印制不同的积分表,每周记录汇总,在班级设置积分公示栏,数据实时反馈,奖惩分明,把积分作为激励措施,激励学生互帮互助,积分制鼓励了学生创先争优,以形式潜移默化行为,以形式固化习惯品质,实现精准育人目标,促进了共同体的有效落地。
革新评价,师生共进。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实施学生“捆绑式”发展模式,由个体学生评价改为“个体学生评价”与“团队捆绑评价”相结合,更侧重于对团队的评价,同时,也将共同体建设成效纳入对教师和班主任的考核评价中。
保障:三个驱动力保障共同体健康稳定发展
在如何提高共同体的学习效率,保障共同体的健康稳定发展方面,孙仁强认为必须配备三个“驱动力”:一是价值观驱动。每个共同体都要准确人生观和科学社会价值观,树立准确的人生发展方向,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文化和思想的侵蚀,是成长团队始终保持满满的正能量。二是成员之间要构建善良而美好的感情关系和道德纽带,此为情感驱动。成员个体在学习能力、个人修行、性格趋向等方面是存在明显差异的。成长共同体不是要消灭这些差异,而是要包容这些差异。三是都要树立共同的学习目标,及时解决共同体成员学习中的困难,努力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此为任务驱动。
愿景:构建令人流连忘返的学习成长精神园林
目前,共同体的引入,给学校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初步达到了学生爱学、会学、乐学的目标,依托有序的过程管理和公正的学习评价机制,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学生依托群体的力量,互相鼓励,在交流讨论中加速了知识的内化,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使学生在互补促进中共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孙仁强表示:共同体是一个崭新的教育概念,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下的创新实践,实际上超越了目前“分层教学”、“走班教学”等教学技术水平,真正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共享合作学习、开放式学习、主动学习的教学目标。学校要引导和鼓励中层干部、班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和普通教师,在共同体建设中,大胆实践,敢于创新。成长共同体既可以是学习成长共同体,也可以是兴趣共同体,也可以是校本课程共同体,甚至可以是生活共同体。共同体建设既可以在高中学段开展建设活动,也可以在义务教育段甚至学前教育段进行实践研究。
孙仁强相信,伴随着共同体的建设活动的深入,在青岛国开中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学习环境,将变得舒适、亲切和友好。学生对学习逐步产生兴趣,自身潜力逐步显现,必将为学生构建起令人流连忘返、温馨美妙的学习成长的精神园林。
文/图邬明洋
新闻推荐
跟着攻略走,踏春“品香”去 3月22日至4月20日,第20届中国·青岛梅花节在十梅庵举办
半岛全媒体记者吴璟报道3月13日,李沧区一处迎春花盛开,引来路人注目欣赏。半岛全媒体记者王洪智通讯员吕昆仑报道本报3月13日讯3月13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城市园林局发布2018第2期花...
平度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平度,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