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贺德良通讯员祝红蕾
群众文艺演出成为乡村文化“竞技场”,“十大孝星”评选如火如荼……金秋时节,走进临朐的每个山村,扑面而来的是阵阵因“幸福基因”持续发酵,而带来的文明之风。
临朐从农村最关注的孝老敬老入手,把弘扬孝德文化作为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突破口和总抓手,百姓道德素质普遍提升,文明乡风逐渐生成。
为培育尊老敬老新风,城关街道李家庄成立了尊老敬老协会,并配套制定了让老人住正房,定期交纳赡养资金等系列孝道实施细则。12个人组成的尊老敬老协会定期督促、检查全村各户尊老敬老情况,检查结果在村公开栏、小组公开栏及《李家庄村简报》上公布。
“以孝治村”让孝老敬亲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村民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村里孝敬老人、文明有礼的多了,村风民风变得更端正和谐。
在柳山镇后疃村,墙壁上栩栩如生的“二十四孝图”和通俗易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成为村民喜闻乐见的“文明课堂”。临朐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培育工程;依托文化大院、文化广场、乡村文明一条街“三大阵地”,用好农村“文艺表演”“志愿服务”“道德模范”三支队伍,使文明新风与文化活力实现同频共振。
“村里新建了文化广场、图书馆,老少爷们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日子过得更有劲头了。”牛寨村党支部书记于兴平说道。截至目前,临朐340处文化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大舞台”,社区文化中心、中心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善行义举四德榜”覆盖率达100%。
退伍军人刘相军为薛家庙村修路、石家河大桥建设捐款10多万元,并设立就业扶贫加工点,帮助50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兴隆新村陈建国十几年如一日为养母王益新翻身、按摩、喂饭……
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道德模范精神标杆的引领。临朐启动新一轮文明乡风打造工程,以“四德”评选活动与“最美”展示为载体,提炼传承“淌水崖水库精神”,让典型与模范的精神带动迸发涟漪效应。
当善、孝、义、勤、俭等道德风尚内化为乡村精神内涵,模范人物与善行义举便成为“百姓寻常故事”。如今的临朐,学做模范、争做好人的社会风气日渐浓厚,优良乡风成为提升乡村品质的“精神内驱”。
新闻推荐
为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从8月起,平度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停车秩序集中整治行动。整治行动以城区影响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管理的机动车乱停乱放违法问题为重点,依法严查机动车道、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