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平度新闻 > 正文

一把铁锤抡了39年不舍放下

来源:潍坊晚报 2016-10-25 17:14   https://www.yybnet.net/

寿光曾经的打铁村如今只剩下程玉山在坚守

寿光市侯镇岳庄村曾是远近闻名的“打铁村”,兴盛时打制出的铁工具占据潍坊市场半壁江山。如今,这个“打铁村”只剩下了程玉山一人坚守着这门手艺。虽然行业已衰落,但打铁39年的他始终舍不得放下那把铁锤。

坚守传统人工打铁手艺

3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曾经远近闻名的“打铁村”——寿光市侯镇岳庄村。岳庄村的街道非常整洁干净,道路两旁空空荡荡,没有想象中的火炉,没有想象中的风箱,没有想象中的打铁器具,也没有想象中的打铁人。

“以前一到天明,村里都是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但后来许多打铁的村民都渐渐转行了,村里也逐渐安静下来。”村民邓辉利说,现在村里就还剩下一个人依然在坚持打铁,这个人的名字叫程玉山。

“叮叮当当……”记者刚走到程玉山家门口,便听到了既清脆又刺耳的打铁声。程玉山正在“铁坊”内打铁。“铁坊”西侧是一个火炉,用来烧铁。据程玉山介绍,这个火炉是在1990年盖的,至今已经24年了,从里面烧出来的铁工具不计其数。在“铁坊”东侧空地上摆放着一台充气锤,主要用来敲打刚出炉的铁制品。程玉山告诉记者,以前都是人工打铁,后来便改用这种充气锤了,这样能省去很多劳力,“但要想打制出质量好的铁工具,最好还是靠人工,因为人工能掌握用力的速度和劲道。”

“我今年61岁,从事打铁行业已经39年了。”程玉山告诉记者,他见证了村里打铁行业的兴衰,不少打铁匠已经放弃了打铁行当,但是他却没舍得放下,一直坚守着这门手艺。

兴盛时收入在村里算高的

程玉山告诉记者,他22岁时下学,恰好村里招收打铁学徒,于是他就报了名。“因为自己是学徒,所以干的活肯定是抡大锤。”程玉山对记者说,打铁看似是个简单的活,但真要学习起来,却非常繁琐,比如抡大锤的三人,每个人拿的大锤重量不同,还要掌握好打铁的节奏。

虽然刚开始学习打铁有些累,但是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一个月下来没有白辛苦,不仅学到了一些手艺,而且还赚了2元3分钱的工资。“这对我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回家后,我把这些钱交给父母,父母笑着说终于看到‘回头钱\’了。”程玉山回忆,发了工资,让他兴奋得几乎一晚上没有睡觉。

1984年他和另一名打铁人在村里的大街上共同支起了一个火炉,开始从事自己的打铁行业。

“当时农村里的机械化还不是很发达,农民种地的工具基本上都是手工打制的。”程玉山告诉记者,他打制的农用工具主要有锄头、镰刀等,并且非常受欢迎,东营垦利县、青岛平度市的很多铁工具商贩闻讯而来。“我做出的铁工具往往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商贩们往往都是提前预订。”程玉山对记者说。

由于需求量比较大,再加上手艺好,因此打铁在当时算是个收入不菲的行业。程玉山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一把锄头的批发价在1.8元左右,减去原材料和煤炭等成本,最后的利润在0.9元左右。“按照当时的打铁速度,平均一个人一天能做出十把锄头。这样算下来的话,一个人一天能赚9元,一月下来就是270元。”程玉山笑着说,这样的收入,在村里算是收入比较高的了。

无人愿从事脏累差的行业

1990年,村里从事打铁行业的人就很少了,程玉山将火炉移到自己家的南屋内,和妻子挑起了打铁生意,并且一干就是20多年。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村里除了他自己还坚守着打铁火炉外,以前所有的打铁人都已经转行了。

“现在农业生产已机械化,铁锄、铁镰逐渐被取代,而我这打铁的老手艺也快将成为历史记忆。”程玉山说。“脏、累、差”是打铁行业的特点,没有年轻人喜欢打铁手艺。“我最好的时候一天能赚100多元,这算是高收入了,而我儿子却说,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打铁。”

程玉山告诉记者,打铁不仅是个技术活,还是个体力活。他现在年龄一年比一年大,终有一天会干不动。“现在拿起早年做出的铁质工具,就能回忆起当时村里打铁的情景。打铁伴随我走过了39年的光阴,已经成了生活的一部分。”程玉山说。

常年打铁已导致眼花耳聋

在那个年代,虽然打铁行业收入不菲,但是里面的辛酸可想而知,而程玉山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执着,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大锤。正是因为长时间与火光和打铁声接触,如今程玉山已经眼花耳聋。

“从接触打铁那天开始,几乎每天都要听到‘砰砰\’的打铁声,久而久之,听力越来越差。”程玉山告诉记者,正是因为如此,家人、朋友和他说话,不得不提高声音。而他也会用手贴在耳边,努力将声音集中到耳朵里。

另外,在打铁过程中,除了要天天听着杂乱刺耳的声音外,还要与火光接触。

“要想做出精美的铁工具,先要把熟铁烧红。在烧制过程中,难免会看到火光。”程玉山无奈地说,每当大锤砸向刚出炉的铁片时,就会溅出火星,这些火星会很刺眼,但是为了看准确,他只能强忍着,时间久了,视力肯定会下降。

“我今年61岁了,眼花耳聋得比较严重,村里像我这个年龄的老人,视力和听力都很好。”程玉山告诉记者。

◎相关链接

打铁村的兴衰

据《侯镇志》记载,由于技术精湛,产品优良,兼之交易敦厚,因此生意很是兴旺,岳庄的红炉业得以迅速发展,也成就了打铁村的起源。

1945年,侯镇解放,镇境内形势好转,岳庄的铁业红炉开始复苏。之后人民政府扶持发展手工业,岳庄的红炉发展到十二三家,从业人员五六十人。1975年,岳庄村的生产队开始组织村里的人学习此技艺,上世纪80年代,岳庄村打镰达到鼎盛时期。

今年62岁的孙兰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担任岳庄村的物资保管部主任。孙兰香告诉记者,当时岳庄村供应着潍坊全市将近一半的铁器,村里这种打铁的盛况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

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村里的打铁业就急速走向衰退。1990年,村里就只有10户人家打铁,但到了现在,只剩程玉山还在坚持着。“咱们村的铁具制作技艺已经于2010年7月被寿光市人民政府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等程玉山也歇手不干的时候,岳庄村这个打铁村的名号就真的一去不返了。”孙兰香说。文/图本报记者邓永杰赵春晖

新闻推荐

梁雪领回了手包

本报讯1月22日,本报以《梁雪掉的包抓紧来取啊》为题,报道了潍城区城关街道增福堂社区居委会收到了一位居民捡拾的女士手包,里面有居住证等。29日,记者了解到,手包当天已被梁雪领走。...

平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度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一把铁锤抡了39年不舍放下)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