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特教中心新校。文/图半岛记者邬明洋
通讯员王晓娟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尤其体现在对孤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留守儿童、残疾学生等特殊学生施以救助的程度上,确保特殊学生群体顺利完成学业是推进教育公平、保障他们受教育权利的基础性工作。近日,记者从平度市教体局获悉,平度市委市政府、教体局对特殊学生群体的大力扶持,彰显了教育公平,真正做到了“解民忧,顺民意,惠民生”。
各学段都有相应的资助政策
记者了解到,平度市各学段都有相应的资助政策。在学前教育段方面,学前段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按10%的比例发放政府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2档,1档1000元/每生每年,2档1400元/每生每年;在义务教育段方面,寄宿生生活补助按照在校寄宿生8%的比例补助贫困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为小学1000元/每生每年,初中1250元/每生每年。
免学杂费,免除标准按小学1至2年级每生每学期80元,小学3至6年级每生每学期100元,初中1~3年级每生每学期143元执行;在普通高中教育方面,普通高中按照20%的比例发放政府助学金,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具体分为2档,1档1500元/每生每年,2档2500元/每生每年;在中等职业教育方面,中等职业学校免除全部在校学生学费,并对涉农专业全部学生发放政府助学金,其他专业按10%的比例发放政府助学金,政府助学金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在生源地大学生贷款方面,考入大学的平度籍大学新生及在校生,符合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办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限额为本专科不超8000元/每年每生,研究生不超12000元/每年每生。
高标准新建平度市特教中心
记者了解到,近几年,平度市教体局高度重视特殊教育,为了让全市的残疾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能够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平等的教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成立了全纳教育资源中心,建立健全了随班就读保障机制,确保轻度智障儿童的教育需求;切实开展送教上门工作,为不能到校上课的重度残疾儿童提供适宜的个别化教育,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同时平度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特殊教育的发展,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实施平度市特教中心新校建设工程。2015年,市政府投资2242万元,建成占地面积为12681.9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288平方米的新校。2016年初,综合楼主体工程如期完工,目前学校整体搬迁工作已经结束,2016年下半年投入使用;实施新校配套建设工程。计划新建200米跑道的新塑胶操场及人造草皮活动场地。投资559.78万元用于购置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和办公生活设施,设置16个多功能专用教室,为平度市残疾儿童的教育与康复提供强有力的设备支持。针对残疾儿童反应迟缓、行动不协调、腿脚不灵便等易造成自我伤害的特点,上下楼梯和楼道全面设置安全扶手,学生教室、宿舍及走廊全面铺设PVC地板,并设置2部电梯。学生宿舍采取公寓式设计,标准4人间,内设卫生间和洗漱间,配有电视机和空调。
“一对一”精准帮扶成为常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平度市共有特殊学生6877名,其中孤儿130名、单亲2932名、低保家庭352名、留守儿童566名、留守儿童且单亲150名、因家庭成员大病或意外等其他原因家庭致贫学生2747名。在平度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团委、妇联、慈善总会等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平度市教体局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不断建立健全制度机制,采取多种帮扶和资助形式,逐步在全市形成了扶危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在确保所有特殊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同时在全市教育系统内坚持不懈地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工作,并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了动态电子库。2016年又再次下发了《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扶工作,坚决杜绝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通知》,对全市孤儿学生、留守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了再次摸排,并更新了“一对一”帮扶人员,使“一对一”成为常态。目前全市学校都为每名孤儿学生、家庭经济贫困等学生安排了一名包括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在内的教职工,在心理疏导、文化学习、经济帮助、精神安慰、情感帮扶、安全保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帮扶,并要求为这部分学生建立台账,跟踪他们的入学信息,确保他们在校就读。
[百舸争流教育惠民]
新闻推荐
农房变景观,农村变景区 仁兆镇打造“沽河民宿小镇”,发展现代民宿产业
仁兆镇沽河民宿小镇考察组行程2000公里实地考察。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通讯员崔汝平近日,记者从平度市仁兆镇政府了解到,仁兆镇结合自身区位和产业特点,在大沽河沿岸13个村庄打造“沽河民宿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