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 即墨新闻 胶州新闻 平度新闻 莱西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青岛市 > 平度新闻 > 正文

编蓑衣老手艺,盼有传承人 老人坚持手编蓑衣60年,最担心编制蓑衣的手艺失传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6-09-14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孙吉章穿上自己亲手编的蓑衣。

孩子们向孙吉章老人学习这门传统的手艺。文/图半岛记者王晓伟

通讯员崔汝平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在大沽河畔平度市仁兆镇五道口村,就有一位这样一位渔翁,他叫孙吉章,今年73岁,坚持手编蓑衣60年,他说是为了留住那份乡愁。

今年只能编制两件

八九斤偏心草、编织十多天时间,一件手编蓑衣就完成了……对于仁兆镇五道口村73岁的孙吉章老人来说,如今这是他的生活乐趣,毕竟这门编织蓑衣手艺他已经有60多年的经验了。“编一个蓑衣,工序也不少,首先选择偏心草,在仁兆这一带偏心草只有大沽河和落药河较多,割回来要翻晒,不能淋雨,这样偏心草才能保持原有的绿色,不易腐烂不招虫蛀,光泽好耐用。编制先打底,环环扣紧,步步相连。”孙吉章说,现在上年纪了,编制一个得半个月时间。

记者来的时候,年过七旬的孙吉章又在编织一件蓑衣,对蓑衣情有独钟的他说:“大沽河周边二三十个村子,现在只有我一人在编蓑衣”。孙吉章说,现在他编蓑衣主要为了打发时间,活络筋骨,也是对这门手工艺的一种记忆。如今一年编三五件蓑衣,一件按800元计算,换的钱足够零花的了。今年天太旱,大沽河都没有水了,偏心草寥寥无几,今年只能编制两件。

这个手艺快失传了

孙吉章说他是八九岁跟父亲学编制蓑衣的,算起来也有60多年了,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也可以铺在地上当垫子,蓑衣隔水不返潮。也有编制卖的,邻居孙昆福、孙连章当年都编制过,自从实行大包干以后,有了塑料薄膜,再没有人编制了,这个手艺快失传了。

孙吉章老人喜欢打鱼、编苇笠、炊帚,老人还会磨剪子,有不少人慕名到家里来买蓑衣,找他磨剪子。现在老人享受低保待遇加上养老保险,吃穿不愁,最担心的是编制蓑衣的手艺失传。

传统艺术盼后继有人

记者了解到,孙吉章老人的事迹传开后,好多家长带着孩子慕名而来,想让孩子学习这门传统的编制手艺。老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从选材到打底,再到上手编制,孙吉章认真讲解给孩子们听,“现在都有雨衣、雨伞了,这个东西都没人用了,但是这是咱的老手艺,不能丢啊!”孙吉章告诉记者,只要孩子们想学,他一定毫无保留地把编制蓑衣的手艺传下去。

据悉,目前仁兆镇正在打造“沽河民宿小镇”,挖掘沽河流域文化,特别是传统艺术,申请国家非遗保护,这些传统技术将得到保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位七旬老人的手艺定能流传下去。

新闻推荐

务区规划建设全面展开…… 骨,千年古城再展新姿

建设保障房3630套民生工程建设落到实处。围绕“改善民生,服务民众”目标,突出抓好惠民、利民项目建设。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每年都集中力量在城乡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实施一批实事项目,把更多...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编蓑衣老手艺,盼有传承人 老人坚持手编蓑衣60年,最担心编制蓑衣的手艺失传)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