芹韵乡村、四季李园”城郊休闲一日游品牌打造、社会诚信体系建设、“1+3”精准脱贫模式、央视再次聚焦马家沟芹菜品牌、农创体建设……说起这些,平度市李园街道的发展总是那么“有新意”、“接地气”。今年以来,李园街道坚持以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主线,牢牢把握“稳基础、强队伍,重民生、保稳定,抓改革、促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弘扬“三上”精神、“三干”作风和“大度、坚韧、创新、超越”的平度精神,抢抓机遇、改革创新、率先突破,辖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旅游品牌深入人心、诚信建设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叫响全国、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概况
丰富的自然禀赋、优越的区位条件、铿锵的改革步伐
李园街道位于平度西部城区,辖117个行政村(城区规划村22个)、7个城市居委会,总面积162.2平方公里,耕地9万亩,常住人口11.63万(城区人口2.6万),是平度市商贸中心区、专业市场聚集区和山东半岛重要的石墨开采区,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家沟牌芹菜、蟠桃大姜的原产地,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宗家庄木版年画之乡。2015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4.8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3亿元;实际利用内资1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4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2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10元。
目前,全街道91.3%的村庄顺利完成承包地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西关、水沟子、花园、戴家庄、西阁5个城中村率先进行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试点。其中,西关村成为平度市“股改”第一村,为农村“股改”树立榜样。
>>>创卫
创卫迎审得民心,背街小巷皆宜居
当前,平度正处于省级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的关键时期,迎接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对城市环境形象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李园街道全面动员部署,创新思路,把集中整治作为强势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打响迎接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攻坚战。
抓基础提升。对辖区道路采取“机扫+洗扫+人工”的工作模式,进行深度保洁,其中,重点对辖区内的南关街市场、徐州路、济南路、淄阳街、西安路、后戈庄市场等背街小巷进行了综合整治,得到周边居民的广泛支持和热烈拥护。背街小巷彻底改变了“脏乱差”形象,变成了干净整洁、秩序良好、和谐宜居的城市小区,为顺利通过创卫复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抓亮点打造。结合“诚信李园”社会治理品牌的打造和“我当一天环卫工和城管执法队员”活动,先后组织志愿者进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4次;开展创卫迎审主题活动5次,引导市民增强主人翁意识;实行网格化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增强了各方工作的主动性。结合“民情台账”工作,在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整改落实,促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抓宣传造势。利用“魅力李园”手机微信平台,每天更新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动态,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在潍莱高速、人民路等重点路口,设立大型公益广告牌3处,在辖区100余个居民小区、30个城中村设置公益宣传栏200余块,印制创城倡议书1.5万余份;号召辖区各大商场、超市、门店积极悬挂和设置创城公益广告,大力营造全民创城的浓厚氛围,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凝聚创城正能量。
>>>诚信体系建设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打造“诚信李园”社会治理品牌
李园街道紧扣本市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及“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年”活动和“德润平度”品牌打造,把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增强居民信用意识、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提高区域投资兴业吸引力的重要抓手,凝聚各方合力,全力打造“诚信李园”社会治理品牌,目前阶段性成效显著。
为加快推进诚信体系建设,李园街道成立专门班子,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及时总结工作新经验、研判工作新动向,该街道刊发了《李园街道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简报》。目前,该简报已连续刊发了5期,挖掘先进典型10余名、先进事迹30余个、爱心单位20余家,推动了工作落实和工作创新。
7月19日晚,街道党工委在金日佳苑小区举行了“父慈子孝·和睦相邻”文艺演出暨李园街道诚信体系建设启动仪式;积极组织开展爱心联盟关爱环卫工人送清凉活动,以爱心促诚信的浓厚氛围,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志愿者队伍通过一系列爱心促诚信活动,助力“诚信李园”建设。8月3日上午,李园街道在李园卫生院召开“和·李园”健康彩虹志愿服务活动启动会议,成立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第一支志愿服务队伍,该志愿者服务队由10余名从医多年、医术精湛的主治医生及业务过硬的医护人员组成,通过开办健康大讲堂、义诊等不同形式在李园街道社区内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拉开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的序幕。
目前,李园街道正在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全力打造“健康彩虹”、“家风润万家”、“好邻居”、“文明劝导”、“和事佬”、说唱志愿服务队、食品安全志愿者服务队七支志愿服务队,在身心健康、传统文化教育、邻里和睦、文明出行、社区家庭和谐等方面全面发挥志愿服务力量,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在做好这些志愿服务活动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和形式,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和层次,优化社区居民生活环境,形成街道志愿服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早日形成“人人讲诚信,诚信为人人”的和谐文明社会局面。
>>>扶贫
设扶贫公益基金,多举帮扶脱贫
今年以来,李园街道坚持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精准帮扶为重点、以责任落实为保障,创新“1+3”工作模式,扎实推进精准脱贫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年初统计,李园街道共有未脱贫户145户、387人。目前,通过产业扶持、低保兜底、企业认领等方式帮扶,有100户、269人已成功脱贫(低保兜底脱贫53户、124人;产业扶持脱贫47户、145人),分别占总数的69%和69.5%;预计10月初,剩余45户、118人未脱贫户可实现全部脱贫。
6月份,李园街道设立了扶贫公益基金,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脱贫工作,目前已筹到扶贫基金120万元,预计9月底筹资达到200万元。基金主要用于四个经济薄弱村庄“五通十有”项目建设和对贫困户的社会救助。
此外,李园街道整合社会资源帮扶,通过爱心企业认领脱贫、低保兜底脱贫、物质帮扶脱贫、岗位帮扶脱贫、技术帮扶脱贫、民生帮扶脱贫、教育帮扶脱贫、精神帮扶脱贫等创新模式,多举帮扶脱贫。
加快项目建设,4个经济薄弱村(前小营、赵家疃、新沙岭、冯家庄)共计360万元以扶贫资金入股的方式,按照“负赢不负亏”的原则,与青岛乐义基地建立了村企合作项目,重点培育黄瓜、甘蓝、葡萄等优质高效农产品品种,现新建设施主体工程已结束,项目全部完工后,确保村集体收入每年不低于5万元(标准是:2016年至2017年,每年不低于5万元;2018年至2019年,每年不低于8万元;2020年不低于15万元),预计2016年底辖区经济薄弱村全部脱贫摘帽。
下一步,李园街道将咬定目标、创新思路,发挥公益基金作用,加强入股村企合作项目的管理,加强工作督导检查,确保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旅游
一幅“芹韵乡村,四季李园”的曼妙画卷即将展开
李园有着悠久的芹菜历史传承,拥有全国唯一的芹菜文化博物馆和芹菜健康养生苑,并每年举办芹菜文化节。马家沟芹菜拥有1000多年的种植和栽培史,如今已经享誉大江南北,成为芹菜中的“皇后”,先后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李园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拥有城隍庙、怀阿医院、考院小学、天主教堂等历史遗迹98处;辖区北部群山连绵、风景秀丽,全域植被覆盖率达到37%;境内秦皇河、泽河等大型河流生态保护良好,流域面积约占辖区总面积的74%,为建设湿地公园、打造沿河景观带奠定了基础。
目前,李园街道依托马家沟芹菜品牌影响力,整合文王山、武王山、秦皇河自然、人文资源,在方圆12公里范围内,规划沿2条轴线、建设7个特色景区,打造四季均衡、周末高潮的城郊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全时空、全地域、全身心体验。
李园始终有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呈现四季皆美的乡情,让“四季李园、芹韵乡村”成为居民生活的符号。
李园的休闲是顺时而为,每个季节为您设计最适宜的主打产品,春赏李园——大地花海次第开,夏享李园——清凉山水深呼吸,秋乐李园——嬉戏丰收各不同,冬养李园——美食养生新滋味。
不久的将来,将规划建设三千亩浪漫花海、秦皇河湿地花海公园、芹韵乡村慢生活农耕风情村等旅游项目,加快打造特色产业小镇,旅游功能更加完善。李园,正开启城郊休闲新时代,打造“乡村理想国”。
>>>农创
重点推进马家沟芹菜农创体建设
李园街道近期以深化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为重要抓手,将“农创+品牌”的发展模式作为主攻方向,着手重点推进马家沟芹菜农创体建设,通过大力实施创新创业创客孵化,努力打造“全国一流、全省典范”的农创体示范项目,加快推进农民创业创新,蓄积农业农村经济新动能、开创城乡统筹发展新局面。
“五个为首”创产业品牌。充分整合和发挥好马家沟芹菜作为首个叶类蔬菜地标产品、首座芹菜博物馆、首个农产品区域专营代理品牌、首批航天育种芹菜和首批深潜育种芹菜五大“金字招牌”的示范带动效应,依托马家沟芹菜产业示范园和青岛乐义蔬菜基地,打造一处以壮大马家沟芹菜产业、弘扬马家沟芹菜文化为主的农创综合体,延长农创产业发展链条。
“五个实体”搭建农创载体。实施项目帮包制度,同时大力推行套餐式服务,帮助农民创客拓宽融资渠道、争取社会资源。初步计划,围绕马家沟芹菜农创体每年重点扶持5个农民创业实体,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人,培训农民创业人才3500人次。
“五位一体”释放农创活力。在资金支持方面,该街道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创业创新。在基础配套方面,结合打造“芹韵乡村、四季李园”旅游品牌,构建“两线七区”发展框架,积极通过招商引资和与市城投公司进行合作的方式,解决水、电、路、网等设施配套问题。以互联网为基础,建立“农创+科技、品牌、旅游、电商、脱贫”智慧运行管理系统,让农民创客实现资源互通、信息共享。
>>>民生
稳步推进安置房建设
目前,李园街道旧城改造项目共5个,其中常州路西片区改造项目已完成回迁,在建项目4个(府君庙片区安置房、白果园片区安置房、红旗路一期安置房、红旗路二期安置房)。其中,府君庙片区安置房项目16栋多层安置楼交付使用,3栋高层主体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白果园片区安置房项目共5栋安置楼,3栋多层安置楼主体竣工,正在内部装饰及配套施工,2栋小高层安置楼主体封顶,正在二次结构施工;代家庄安置区共5栋安置楼,4栋多层安置楼主体竣工,正在内部装饰及配套施工,1栋小高层安置楼正在基础施工;红旗路西通一期安置房项目5栋村民安置楼,1栋国有土地居民安置楼均已主体竣工,正进行景观工程施工,准备工程验收工作;红旗路西通二期安置房项目24栋村民安置楼,现已开工21栋,其中16栋主体封顶,正在二次结构施工,5栋安置楼正在基础或主体施工。
>>>党建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李园街道以基层党支部为重点,坚持学做结合、严督实导,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
夯实“学”这个基础,在提高党员素质上求实效。完善学习资料,保证学习质量;建立“四级联动”党课模式,提高学习实效;灵活学习载体,营造学习氛围,激发了党员的学习热情。
扭住“做”这个关键,在发挥党员作用上下功夫。开展“李园发展我有责,我为发展献良策”党员大讨论活动,分类施策,创新工作思路,在机关党支部层面,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开展了“我当一天环卫工人”、“我当一天城管”、“登高健身,环保随行”等活动,参与人数1200余人次;在农村党支部层面,积极推行党员履职承诺制,例如韩家疃村党支部33名党员中,除在外就业和老弱病残党员外,累计有27名党员做出36项服务承诺,目前承诺事项已完成20项,为村民办实事29件,受到了群众欢迎;在城市社区党支部层面,在小区、街道旁等设立“爱心亭”,用于居民捐献衣物。
强化“督”这个抓手,保证“两学一做”高质量推进。街道党工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任组长,亲自靠上抓,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督导组采取“面上通报、点上指导、重点约谈”以及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督导,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目前,已出专项通报4期,对存在工作问题的4个管区、7个农村党支部进行了通报,并督促全部整改完毕。
>>>安全
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和安全社区建设
为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为社区居民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李园街道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城市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通过创建工作机构,建章立制,教育培训以及项目促进等各项工作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营造舆论氛围,强化推进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累计发放创城海报1000余份,餐饮就餐提示1200余份,建立宣传站120余个,大型宣传高炮3处,大力营造人人参与食品安全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同时,在每个社区公共场所开辟一处宣传栏或宣传橱窗,宣传安全知识,并根据不同季节特点定期更换内容,创造安全氛围。每个安全创建社区,根据社区不同情况,设立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区应急能力建设、学校安全、社区危险源控制、公共场所安全、安全生产与职业健康等项目,通过安全项目建设,促进社区安全水平整体提高。
李园街道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始终把培训工作放在首要位置,邀请有关专家对创建安全社区的各类人员进行20多人次的业务培训,掌握安全社区的创建理念、创建方法;组织安全知识讲座12起,培训160多名社区志愿者,培养和提高了社区居民安全素养,社区居民参与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此外,每季度召开一次期调度会,及时了解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度和存在问题,集中解决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创建工作提供支持,形成公驻共建共享的创建。文/图刘东尚美琳禚佩佩
新闻推荐
80岁腿脚不便的尹桂香老人和村里的老邻居们一起合影。孙淑英、孙德芳两位老人面对镜头跳起了舞蹈。参加活动的公益摄影师和志愿者合影。公益摄影师为老人们拍照。烛竹马表演队里由妇女组成的旦角...